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人物

尹自重

[公元1904年-1985年,广东音乐“四大天王”]

尹自重为[公元1904年-1985年,广东音乐“四大天王”]

  尹自重(1904~1985)
  尹自重,原籍广东东莞,祖辈落籍顺德。幼居香港,后定居美国。其父尹琴卿是音乐爱好者。尹自重自幼受其父和司徒梦岩影响,喜爱乐艺,其父介绍他随梁丽生习乐。
  9岁,经梁丽生的介绍,进入香港琳琅幻境社音乐部续习乐艺。该社为著名粤乐家丘鹤涛、何柳堂、宋三、沈允升进行音乐活动之地,尹随前辈学掌板(板鼓),吹、拉、弹、演、唱无所不习。民国3年(1914),琳琅幻境社演进步话剧被当局责令停演,尹自重随该社众多粤乐家进入香港钟声慈善社,继续其音乐活动。
  民国7年(1918),应上海精武体育会、中华音乐会之聘,任两会音乐教员。其间,与乐友吕文成随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司徒梦岩学习乐理和小提琴演奏法。继后又师承旅居上海的菲律宾籍乐手李嘉士顿学习小提琴。他的演奏技法日渐娴熟,逐渐形成个人演奏风格。
  民国9年(1920),他首次应邀赴新西兰演出。民国13年,应香港华商总会之聘赴英国伦敦博览会演奏,获得好评。此后,曾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等国演奏,直接把广东音乐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至20年代末期,尹在粤剧班“新景象”任武打演员职,并与名伶薛觉先合作。后于粤剧班“孔雀屏”任粤剧著名演员陈非侬的私人乐师。民国19年,复进薛觉先主持的“觉先声”粤剧班任“头架”。民国24年,移居香港,创办尹自重音乐社,收徒传艺,受直接面授或间接跟随其所灌录的唱片仿学者众。如当代卓有成就的粤乐家、小提琴演奏家、粤曲演唱家骆臻、冯华、卢轼、廖森、芳艳芬、冯尹丽等,皆为尹氏门下直接、间接所育之才。他们的唱功或小提琴演奏技法,均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尹自重唱、奏流派风格的特点。
  30年代至40年代初,尹氏与吕文成、何大傻等粤乐家,辗转于广州的“大东亚”、“温拿”等茶座奏唱。为招徕听众,以“四大天王”广告式的称谓出现。民国35年(1946年),离穗返港,重返粤剧舞台,先后为粤剧名伶马师曾、芳艳芬、冯尹丽等担任“头架”,再次投入戏班生涯。1952年退出粤剧舞台,赴美国三藩市定居。同时,创办侨声音乐社,继续收徒传艺。
  尹是引用小提琴伴奏粤曲的开拓者。他认为:20年代以后,广东音乐的演奏和粤曲的伴奏沿用“五架头”形式,音色欠丰富,且局限了音乐的表现力。他以传统的弦乐器演奏技法为基础,把小提琴固定弦G、D、A、E易定为F、C、G、D,充分发挥广东音乐以C、G调为基调的调式特征及演奏中的空弦色彩特点,并于20年代初,尝试以小提琴演奏粤乐《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等曲,以小提琴与吕文成拍和粤曲《燕子楼》、《潇湘琴怨》等,饮誉乐坛,独树“尹派”一帜,建树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小提琴演奏技法及其理论体系,影响深远。香港的“新月”、“百代”、“歌林”、“胜利”、“高亭”等唱片公司,竞相邀其录音灌片,曾被胜利唱片公司聘为音乐主任。其生前所灌录粤乐、粤曲唱片,据不完全统计有120张以上。
  尹擅奏曲目,20年代前后,主要是传统粤乐《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金不换》等;30年代前后,有《昭君怨》、《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末,主要有《凯旋》、《归时》、《追月》等。
  尹创作有粤乐《华胄英雄》、《胜利》、《夜合明珠》、《朝天子》、《凤舞》、《凤凰舞》、《丹凤》、《花鼓舞》等,内容多属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鼓舞民众积极向上,为广东音乐代表曲目,不少早年灌制了唱片,广为传播。尹晚年长居美国三藩市。1985年5月8日因脑溢血逝世。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洪妙 (1904~198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李伯球 (1904~1986)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熊真沛 (1904~199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姚碧澄 (1904~1966)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
薛觉先 (1904~195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更多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张活游 (1910~1985)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黄幻吾 (1906~1985)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卢伟如 (1919~1985)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苏怡 (1900~1985)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
胡汉辉 (1922~198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汤泽光 (1899~1985)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 更多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