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吴志满

[公元1897年-1947年]

吴志满为[公元1897年-1947年]

  吴志满(1897~1947年),原名记满,别号耕夫,泉州新门外黄石村(今属浮桥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幼年过继其叔父为嗣,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光绪
  三十四年,随养父到台湾基隆开小杂货店。几年之后,小杂货店收盘,吴志满回泉州。不久,随胞兄到印尼泗水谋生。
  吴志满初到印尼,先是当店员,不久肩挑咖啡担沿街叫卖。经几年积蓄,开办成春咖啡粉厂。又转而经营土产木炭商行,生意越来越发展,20多岁时便在泗水华侨工商界初露头角。
  就在这时,吴志满结识南安乡侨洪雪立、洪骏声,意气相投,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24年,吴志满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积极鼓励和资助泗水华侨青年吕基和等人回国报考黄埔军校。民国16年(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吴志满刚好回国途经广州,闻讯十分气愤,认为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不能和他同流合污,吕基和等人遂离开黄埔军校,随吴志满回印尼。
  “九一八”事变后,吴志满积极宣传抗日,在侨社发起-运动,组织革命同志会,提出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进步人士,反对豪绅地主,资助遇难烈士家属等行动纲领;同时和洪雪立、洪骏声等组织泗水青年互助社。1933年,他们创办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刊物《赤潮》,成春咖啡粉厂成为秘密工作站。是年5月,荷印殖民当局取缔《赤潮》,有50多名华侨被捕,洪骏声、洪雪立、许立(晋江人)等13人被定为主要人物,遭驱逐出境。吴志满积极奔走营救。为避开嫌疑,他以治疗风湿病为由,回泉州住了将近一年,复返印尼泗水。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泗水华侨纷纷组织读书会、救亡会等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吴志满在经济上大力支持这些抗日组织,积极支持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在他的影响下,陈文基、吴华清、蔡其矫等一些华侨青年回延安投身祖国的抗日战争。他在泗水一带组织土产商赈灾会、青年募捐队和工人募捐队,为抗战募集巨额款项,并致电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请将款项转交十八集团军(即后来的八路军),作为设立战地医院和购买医药之用。当时延安有份报纸报道了吴志满的爱国义举,赞赏他是“泗水爱国侨商”。翌年,在印尼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广东籍海员詹培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的委托,到泗水看望吴志满,转达廖承志对他的爱国义举的高度评价。
  民国27年10月,中共厦门地下组织领导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被福建省政府解散,并逮捕剧团负责人,引起各地华侨的愤怒。省政府主席陈仪派特派员李时霖出国宣抚,在泗水中华商会召开的侨团代表欢迎会上,吴志满以咖啡商公会代表的身份,公开痛斥陈仪强令解散厦门儿童救亡剧团、逮捕抗日爱国志士、摧残抗日运动的罪行,欢迎会变成声讨蒋介石、陈仪反动行径的控诉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印尼。1943年,吴志满和林降祥、洪骏声、傅维丹等人决定将东爪哇的抗日组织民族解放同盟与中、西爪哇的民族解放同盟组织统一起来,建立总部,统一领导抗日。他大力支持林降祥等人领导的华侨地下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简称“民大”),开设利源纸厂掩护“民大”活动,大力支援印尼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11月,爆发印尼军民反抗英军入侵、捍卫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泗水保卫战。“民大”组织战时华侨服务团,为战乱的侨胞排忧解难,积极支援印尼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吴志满主动承担服务团的活动经费,供应他们伙食,还经常主动送粮米到成员家中。
  1946年,吴志满支持创办华文进步报纸《南侨日报》。
  1947年,吴志满在印尼去世,享年51岁。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杨昌栋 (1897~1983)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
庄志烈 (1897~1974)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林孝吉 (1897~1935)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
黄斌藩 (1897~1977)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
释元镇 (1897~1977)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 更多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杨山光 (1884~1947)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郑浩 (1863~1947) 潮阳三学士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高鲁 (1877~1947)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郑春敏 (1914~1947)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陈亨光 (1920~1947)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黄子英 (1919~1947)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 更多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