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吴云心

[公元1906年-1989年]

吴云心为[公元1906年-1989年]

  吴云心(1906—1989),名堉威,字吉如,自号云心,祖籍嘉兴,生于直隶(河北)威县(今在山东境内)。曾祖吴春,字晓帆,号鸳湖外史。清咸丰、同治间画家,擅长山水花卉,名噪一时,后负笈北上,谋生于保定、高阳一带,殁于客籍。清光绪初,祖父回到曾经做幕僚的保定,不久携眷返嘉兴,病殁途中。父吴杰,海宁查氏聘为幕友,随其转任而奔波晋、冀、鲁之间。1920年,云心随父母移居天津,考入南开中学,受业于罗常培、范文澜等。1925年南开中学高中文科毕业。以云心笔名在《妇女杂志》发表处女作《论祭祖》。1926年经查良钊介绍,考取《东方时报》英文版校对,由此投身于报界,先后任《商报》、《益世报》记者、,《益世晚报》主编及《益世报》副刊《语林》主编等,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此期间,发表了大量思想进步、内容深刻的评论、杂文、散文、诗歌和小说,并且甘冒个人风险,为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提供舆论阵地,歌颂光明,鞭笞黑暗。天津沦陷期间,任职于天津电话三局,严拒日伪当局威胁利诱,参加抗拒日军“接收”斗争,前后近四年半。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强行接管电话三局。云心遂即辞职,典卖衣物,鬻画课徒为生。创作《阴山背后》等3部长篇小说,发行后不久即被日伪查禁。另有话剧《苏武牧羊》、平剧《月宫宝盒》等,在公演前亦遭查禁和删改。1945年8月,在中共支持下,参与组织成立天津文化人联合会,并办有《文联》半月刊。1946年任复刊后的《益世报》副刊《语林》主编。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天津解放后,任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秘书主任。1952年调至天津工人日报社,历任总编室主任、副、总。1959年,云心因对宣传报道中的浮夸不实作风有一些意见,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0年调至天津文化局戏曲研究室任研究员。1962年甄别平反后,任戏曲研究室副主任。1960—1966年,先后编写《剑胆雄心》、《太白出峡》、《夜巡》等剧本。其中昆曲折子戏《夜巡》演出后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孩。1979年7月,戏曲研究室恢复建制,更名戏剧研究室(后为天津艺术研究所),仍任副主任,职称为研究员。1977年后,先后创作了《清明雨》、《怀鹞记》等优秀剧作,并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开设专栏《藤窗剩墨》、《不可雕斋随笔》,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云心善书画,40年代曾办过画展。1987年,在天津举办吴云心书画展,作品除一幅作于1943年外,其余均为1979年后新作。国画多为山水,清逸淡远,意境幽闲。书法多为小行书题诗序跋,笔意隽逸潇洒。1979年7月起,云心曾任天津市文联委员,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市新闻学会顾问,市美术家学会理事等职。云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集作家、诗人、戏剧家、画家于一身,创作小说,剧本20余部(篇),散文、杂文、诗词曲赋2000余篇。主要作品收录于《吴云心文集》。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