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人物

吴艺五

[公元1891年-1976年]

吴艺五为[公元1891年-1976年]

  吴艺五(1891~1976) 又名吴澍,别号艺夫。福建长乐人。中日甲午战争后,福建被划分为日本势力范围,吴艺五自幼生长在列强侵凌的屈辱环境下,激发着强烈的爱国心,少年时代即参加了同盟会,矢志为挽救国家的危亡进行奋斗。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在旧军旅中曾任连长、团长、副官长等职。
  民国2年(1913年),孙中山兴起讨袁之役,吴随李烈钧、方声涛率先起义于江西湖口。失败后,于民国3年亡命日本,在日重新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4年与谷钟秀等党人受命回国,在福州创办《中华新报》。是年冬复随李烈钧等入滇,参加滇省起义。以后随军入桂转战桂粤。民国6年督军团之役,从军援闽。民国11年参加驱逐李厚基之战,为孙中山实现“ 之役”扫清障碍。以后又受命分化北洋海军,民国16年参加海军起义后,便在福建任-长、军事厅参谋长及军事委员会参议,直到抗日军兴。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吴至重庆,目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压制民主,消极抗日,乃愤然与之断绝关系,不愿再在国民党政府做事。他曾有诗叙述这段生活情况:“穷途惟有友相依。”他相依的 是陈铭枢、柳亚子等人。柳亚子视吴为知交,在和吴的诗中有句云:“知我谁欤吴艺夫”。民国32年开始,他们便在重庆从事反蒋的准备工作。民国33年他与陈铭枢、谭平山、郭春涛、于振瀛、叶南帆等筹划创立-同志联合会(即-)。民国34年-成立,吴被推为中央监事。
  事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
  民国34年9月,吴奉命首先返沪,与王绍鏊、林汉达等联络,促进-,并相机发展-会务。民国35年初,-重心由渝移沪,陈铭枢、郭春涛等相继来沪,与吴筹划,以其所住南昌路善庆坊10号(今南昌路83弄10号)为-的上海秘密联络点。此外,吴还为-安排了两处秘密联络点,一是善庆坊对面一间房子(今南昌路234号),吴和陈铭枢常在此处与中共党员吴克坚商谈工作,转递重要情报。另一处是申江医院(今淮海中路嵩山路口。院长刘之纲系-成员,解放后曾任江西省卫生厅厅长)。上海解放前夕,当-严重时,吴曾送陈铭枢住该院进行隐蔽。
  上海解放后
  1950年3月,民革中央派吴艺五为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备委员会委员,并被推为常务委员兼驻会委员,负责整理会务。在此期间,他为民革市级机关的整顿建设、发展组织以及推动各项工作尽了很大努力。在第一届、第二届民革上海市委会期间,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历任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市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市政协委员、常委,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1955年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
  1957年整风-中,被划为 分子,撤销一切行政职务,保留民革上海市委委员和市政协委员。1959年9月摘去 分子帽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 分子问题经复查已予改正。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经陈铭枢、吴艺五介绍加入-同志联合会。1946年3月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长。同年冬到南京开会,再次与董必武会晤,赞成中共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表示要利用各种机会揭露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扩大内战的罪恶行径。 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郑大章 (1891~1960) 天津市静海
董宋珩 (1891~1955)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
梁春溥 (1891~1947)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张定璠 (1891~1945)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
冯鹏翥 (1891~1944) 山西省
+ 更多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
徐祖贻 (1895~1976) 江苏省苏州昆山
石增荣 (1897~1976)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王喜 (1893~1976) 山西省太原市
朱福三 (1889~1976) 黑龙江哈尔滨五常
李维民 (1909~1976) 吉林省吉林市
张长生 (1886~1976) 江苏省常州
+ 更多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