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乾县人物

吴希真

[公元1885年-1924年]

吴希真为[公元1885年-1924年]

   吴希真(1885~1924)名聘儒,字希真,又字庠生。陕西乾州(今乾县)人。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清末的民族危机,使他无法安下心来完成学业,遂东游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在日本得遇孙中山,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旋回国从事西北革命工作,创设平民共济会,联络各地同志,为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在陕倚重人物之一。因常变卖家产资助革命,引起家庭纠纷,便与家脱离关系,寓居三原、西安。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阳节(一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阳节),吴与同盟会会员井勿幕、李异材、焦子静、郭希仁及会党首领吴虚白等20余人密赴中部(今黄陵)祭扫黄帝陵,当恭读祭文,提到“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政权,建立共和国体”时,人人感奋,誓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陕西响应,吴直接参加革命工作。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陕西军政大权亦落入北洋军阀陆建章之手。吴与同乡王宝珊在乾县五峰山以办牧场为名,集聚武装力量,准备反袁。因其活动被袁世凯在陕亲信觉察,-再次东渡日本,赴东京见孙中山。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各地护国运动风起云涌,吴回国返陕,出任陕西讨袁义勇军西路总司令,令谊友范紫东撰写《讨袁檄文》,于五峰山聚众发难,首攻乾县县城不克,次年春又与乾县北洋系驻军交战失利,-渡渭河入南山。
  1917年12月,陕西靖国军兴, 讨陈。吴的部下袁占彪在乾县,张承轼在礼泉,李象荣、韩德元等在扶风、武功一带响应 。次年吴集结省西各地武装,驻扎岐山,整编训练,参加 讨陈。后因与郭坚部发生冲突,又为北洋系驻军所败,遂离开陕西。
  吴离陕后,先到杭州访问印光法师,研究佛学,继于1924年初去广东会晤孙中山。适值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吴极力拥护,并建议把革命重点放在西北,既易于联俄,又可占据战略要地,收南北会师之效。孙中山首肯其言,委他北上河南进行此项工作。时陕西军队已随督军冯玉祥出关,曹世英部驻禹州,胡景翼部驻顺德(旧府、路名,治今河北邢台)、彰德(旧府、路名,治今河南安阳)一带。吴往来其间,陈述上项策略,颇受欢迎。
  1924年,吴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常自新 (1885~1920)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樊灵山 (1885~1917) 陕西省铜川耀州
刘宝濂 (1885~1966) 陕西省汉中洋县
党晴梵 (1885~1966) 陕西省渭南合阳县
曹世英 (1885~1944) 陕西省渭南白水县
+ 更多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
彭世安 (1881~1924) 陕西省渭南白水县
甘棠 (1842~1924) 陕西省安康岚皋县
刘箴俗 (1903~1924) 陕西省西安鄠邑区
马福兴 (1864~1924) 云南省红河建水县
黄瞻鳌 (1851~1924)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林斯琛 (1870~1924)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 更多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