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吴思豫

[公元1884年-1958年]

吴思豫为[公元1884年-1958年]

  吴思豫(1884—1958)。字立凡,嘉兴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人杭州浙江武备学堂。三十一年考取日本振武学校,次年在东京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夏毕业,列优等第一名。暑假回国省亲,适逢徐锡麟、秋瑾遇难,清政府搜捕革命党人,即潜经上海返日本东京振武学校补习。同年12月1日进东京青山近卫师团步兵第四联队充士官候补生。三十四年进陆军士官学校。宣统二年(1910)夏毕业后回国,分派在浙江陆军第二十一镇任中军官(副官长)。三年调任第三十二标教练官,秘密联合进步同志鼓吹革命。武昌起义,浙江革命党人积极响应,筹划起义,光复浙江。经周密计划后,决定由吴思豫、朱瑞负责联系驻杭州城外笕桥、南星桥的新军步兵第四十一协三十一标和三十二标,作好准备,伺机起义。11月4日,杭州起义。次日,思豫等率部队攻入旗营,处置了不投降的都统贵林。1913年任浙江第六师第九十八团团长,驻镇海。同年7月,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讨伐袁世凯斗争,失败后,被浙江都督朱瑞削夺兵权,调任浙江陆地测量学校校长。1916年复任陆军步兵第九十八团团长,编入浙江护国军第一军,继续参与反袁斗争。是年秋,孙中山到杭州观光路过绍兴,特地去府山看望吴思豫,并由思豫陪同游览了绍兴名胜。之后,思豫先后任浙江宁台镇守使署参谋长,浙江嘉湖镇守使署参谋长等职。
  1921—1922年间,孙中山在上海时,吴思豫常去探望,亲聆教诲。1926年5月秘密离开浙江,至黄埔军校,任少将编译员、训练部主任。在此时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被选为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同年7月参加北伐。
  1927年3月15日,吴思豫奉命在黄埔军校部分学生内办理“清党”,故意拖延时间,放走共产党员甘竹溪、胡锟等人。10月,调任浙江军事厅少将参谋长。1928年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中将主任。同年10月,任国民党参军处参军兼总务局局长,并暂代参军长。1929年4月前,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交涉决定收回被日本侵占的济南、青岛,思豫奉命负责接收。事后,任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兼青岛市代市长。时青岛日本工厂发生大-风潮,思豫支持-,不与日本资方妥协。1930年2月任首都 厅厅长,1933年2月托病坚决辞职。5月,蒋介石命吴思豫去南昌,在蒋介石主持的苏皖赣三省“围剿”红军的总部任办公厅副主任。思豫答以病尚未愈不堪胜任。9月,去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同年冬,日本陆军大臣荒木派古谷中将来中国访问蒋介石后,蒋介石派吴思豫去日本拜访荒木。抵日本四五日后,日本议员欲约吴思豫去见首相广田,思豫婉拒。启程回国途中,将日本议员赠送的有关-、防共书籍抛入大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中央军事机构改组,吴思豫调任军委会铨叙厅中将厅长,抚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0月初,蒋介石派吴去山西观察战事,协助阎锡山死守太原抗日。思豫临行前,写下给家人的遗嘱信,预备为国殉职。1938年冬去重庆,与沈钧儒同住枣子岚垭宅园。
  1946年5月调任国民党政府典礼局局长,同年6月以陆军中将衔退役。冬,蒋介石派吴思豫为“制宪-”军队党部代表。1947年末,目睹蒋介石一意孤行发动内战,遂产生脱离蒋氏政权的决心,曾与邵力子谈起见机离去的意思。1948年5月,任-第四局局长,-参军。1949年2月2日致函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辞去职务。李宗仁批示慰留,思豫一面坚辞,一面于4月间由嘉兴去上海,隐居等待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前后,思豫在上海以教授太极拳谋生。1952年7月去天津儿子吴杭勉处定居。1953年10月初,赴北京看望 李济深、邵力子、张治中。后加入民革。1955年4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聘请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