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人物

吴鉴光

[公元1912年-1989年]

吴鉴光为[公元1912年-1989年]

  吴鉴光(1912~1989),字子舟,今安平镇白茅村人,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吴出身冶炼世家,年少时立志“实业救国”。民国22年(1933)于南京兵工学校应用化学系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军政部兵工署南京理化研究所技术员、河南巩县兵工分厂技术员、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制造厂工程师、广州新 厂筹备处技正、重庆第二兵工厂制酸部代理主任。民国30年春,毅然回乡集资兴办安平铁厂。次年冬试用小高炉,日产铸铁4~5吨,为全省私营铁厂之冠。民国32年,又与金鸡坑李葆田等人合资,于观音洞新建逢源(人和)铁厂,日产铸铁3吨。新中国成立前夕,不少私营铁厂听信诬共谣言,徘徊观望,而吴则继续扩建翻砂场、机修间、炼钢厂房,添置机床和鼓风设备,并写下“尽所能与物争,今为私;大道之行也为公”的誓言,刻石嵌壁,以表其忱。
  1951年吴任安化县工矿委员会主任。1953年,主动申请将安平铁厂公私合营,为省内第一家公私合营冶铁企业。其个人股金定息分别赠与涟源县湘剧院、县工商联合会、梅塘小学。安平铁厂公私合营后,吴任工程师,大力进行技术革新。1954年7月,调任省重工业厅工业局技术室冶炼组长,承担邵阳、新化、涟源等县炼铁厂技术设计。1957年,省建立涟源钢铁厂,先后任吴为工程师、总工程师。在总体设计中,吴结合生产实践,不断创新。1958年9月,创“水力运渣”工艺;次年3月,与工程师陈润楼合作,试制成功“石球热风炉”;1963年初,将首钢“炭捣炉衬”炭捣部位增捣炉身下部;1965年,设计试制“单链式铸铁机”(后改为双链式),替代人工砂模铸铁。“文革”中,吴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一边接受批斗,一边从事工艺改革。1975年,改一号、五号高炉为“矮胖炉型”,使炉龄延长6~7年。1976年l0月,与工程师杨一衡等试制成“18平方米低架带式烧结机”,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保证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方面,都起了较大作用。
  1977年底退休后,迁居长沙,而心仍系涟钢。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聘为涟钢技术顾问,常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情报,为涟钢不断地提供技术信息。一当涟钢发生生产故障时,立即回厂参与研究,直至恢复正常生产才离厂。后患肺癌,还在研制“转炉钢水冲砂”工艺。1989年3月3日逝世,终年77岁。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龙中华 (1912~1984)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高乃贤 (1912~1978) 辽宁省沈阳
温流 (1912~1937)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赵国文 (1912~1942)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
陈伊林 (1912~1984)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
吴若虚 (1925~1989)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黄吟秋 (1906~1989) 辽宁省鞍山台安县
赵尚朴 (1906~1989)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
张光奇 (1908~1989) 辽宁省沈阳
刘忠民 (1909~1989) 辽宁省鞍山海城市
刘智 (1910~1989) 吉林省长春市
+ 更多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