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人物

吴海澜

[公元1866年-1916年]

吴海澜为[公元1866年-1916年]

  吴海澜
  (1866~1916)
  吴海澜,字子舟,连城莲峰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海澜一生好学,读书专心一志,即使在喧嚣中亦能聚精会神阅读而不分心。治学严谨,涉猎广泛,对经史探索认真,对易学研究尤深。他作文纵横驰骋,不为八股程式所拘。三十七岁赴省参加癸卯科乡试时,入场即腹泻,草草完卷,竟中是科举人。海澜谈及此事,认为试官阅卷论文肤浅,怎能选拔真才。
  光绪维新,废科举,设学校。他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夭折,但创设新学培养人才比科举选才的办法更为先进,于是创办东塔小学,继办文昌小学,自任校长。他既善于识才,也擅于用才。当时地方较有名的知识分子如童魁枫、谢宏裕、李齐贤、罗存诚、吴新民等,皆被聘为教员,因此学生成绩优秀,为中学输送了不少高材生。
  民国2年(1913),城乡小学毕业生逐渐增多,县内尚无中学,需往长汀中学升学,然名额少,路途远,大部分学生无法升入中学继续学习。海澜有鉴于此,便与地方人士商请县知事张卓奎,筹办中学。以冠豸山五贤祠为校舍,选海澜为校长,招收学生50人,于翌年春开学。
  后来,向省教育厅申请立案时,省派视学聂某来校视察,认为冠豸山道路险峻,不宜作为校址,于是立案搁浅。海澜辞职,停办半年。后力荐光瀛继任校长,迁校址于城内孔庙旧儒学衙门和明伦堂,并招新生1班,共有两个班级。民国4年秋,正式改为连城县立中学(后俗称旧制中学)。
  海澜辞卸豸山中学校长职务后,任文昌小学校长。终以连年筹办中学,委顿曲折,心力交瘁。于民国5年病卒,年仅50岁。
  
同年(公元186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