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建瓯人物

杨达卿

[明]

杨达卿为[明]

  杨达卿
  字福兴,建安(今建瓯)人。生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受元代民族歧视政策的影响,思想消极,又遇社会混乱,不愿出外做官,乐隐乡里,在家为学,曾著《龙津诗集》以自娱。左丞阮德柔闻其名,派人召见,优礼相待,想派他做官,达卿坚辞。元朝灭亡后,杨达卿看到明王朝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政策,便聘请教师教诲子孙,以为“今天下太平,子孙必有出仕者”,告诫子孙“你辈曾读范文正公义田记乎?出仕、在家,均以此为法,勿违吾志。”并将这番话写在壁上,交代子孙熟读牢记。
  杨达卿家境富裕,乐善好施,对乡里穷困人家,经常给以救济。有疾病的,代其求医送药;对死后无法埋葬的,给予棺材安葬。有个名叫李必延的,因贫困要卖妻还债,达卿替他还债,使其夫妻团聚。有一年大饥荒,乡民饿得叫苦连天,达卿原想开仓救济,又怕传名遭人忌,便用募民植树的名义,“有于吾山种树一株者,酬以斗粟”。乡民闻讯,纷纷前来植树领粟。达卿既不问有无种树,也不问种树多少,听凭其言发给粟数。十几年后,树木繁茂,形成大林。达卿告诫子孙,不得砍伐取利,只许建学校、开庙宇,或是人穷无家可居,人死无棺材埋葬,才可砍用,世代勿违。因此山上树林得以保护数百年,形成闻名世界的“万木林”。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国务院定为重点保护的国家封禁林,现有树种58科138属260种,是研究森林学的重要基地。
  杨达卿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去世。其孙杨荣在明初累官至大学士,曾作《万木图》表其祖德,大学士胡广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