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人物

许佑民

[公元1918年-1950年]

许佑民为[公元1918年-1950年]

  许佑民,1918年4月12日生于河南省桐柏县南湖山下的毛集街。
  1936年,许佑民以优异成绩,考入桐柏县中学。这期间,共产党的组织在桐柏发展迅速,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不断壮大。受其影响,许佑民在学校经常和同学们聚会,讨论政事,宣传进步思想,甚至秘密筹划-。后因走漏风声,许佑民被学校当局开除。临离开学校那天,他义正辞严地对学校当局说:“我没有错,开除我们恰恰说明了你们的反动。这种学校,不上也罢。”
  许佑民离开了桐柏,先到南阳,后又辗转到信阳,之后又回到故乡毛集。
  当时,由于桐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毛集、固县、罗冲一带的抗日救国斗争如火如荼,成立了“抗日救国自卫队”。许佑民一回到家乡,便参加了“抗日救国自卫队”。因为他有文化,思想进步,又土生土长,很快就被中共党组织任命为自卫大队政训员。
  许佑民不分昼夜,走家串户,向老百姓宣传,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谱写抗日救亡歌曲,教百姓传唱。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二月是新春
  日本鬼子强占哈尔滨
  占领我东三省哟
  一直到南京
  五月活儿多
  大家小户都把小麦割
  可恨小日本喂
  他要过黄河
  大家来抵抗哟
  看他该如何
  这样的歌曲通俗易唱,且又很感染人,在毛集一带流传甚广,至今还有人吟唱。老百姓称其为“许佑民的歌”。
  1938年12月,经安可平介绍,许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许佑民由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39年冬,“竹沟事变”发生,-笼罩着鄂豫边区。许佑民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
  这就像孩子失去了亲娘。许佑民没有想到,这一失散竟达四年之久。
  四年里,许佑民是离群的孤雁。但他没有沉沦,没有彷徨。他在焦虑中苦苦寻觅,渴盼尽快回到母亲的怀抱,冲上杀敌前沿,迎接璀璨烂漫的胜利曙光。
  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时刻不会忘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四年里,许佑民在毛集小学任教,坚持播撒革命火种。他给同学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讲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讲鲁迅的小说∨喊》……在青少年学生的心上燃起革命之火。许佑民教的高小毕业班有36名学生,几年里有22人参加了革命,17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初春,新四军豫南军分区挺进一团奉命挺进桐柏,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农民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许佑民依靠自己培养的学生,迅速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队伍,建立了以毛集为中心的桐东抗日根据地,相继成立了乡、区、县民主政府。许佑民先任毛集乡民主政府乡长,后任光武区民主政府区长。
  许佑民开辟的桐东根据地,后来成为野战部队的休整基地和前线伤病员的疗养基地。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减租减息,发展生产,除保障本地供给外,还向前线输送了大批布匹、军鞋等物资。
  1945年9月,国民党军就制造磨擦,企图挑动内战。9月中旬,国民党驻桐柏的第五十五军纠合唐(河)、桐(柏)、泌(阳)三县地主武装3000多人,突然向中共桐东县委驻地回龙寺大举进攻。当时许佑民正在县委开会,县大队只有100多名战士,情况万分危急。县委领导征求许佑民意见,这个仗咋打才能有效打击敌人,保存自己?
  许佑民胸有成竹,说咱们就来个老虎头上挠痒痒,挠烦他们,挠急他们,挠得他们晕头转向,引逗他们狗咬狗。这一带山区沟连沟,梁套梁,是个“狗咬狗”的好地方呐。
  当即许佑民就带领100多战士上了山。他把战士们编成十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制高点。敌人进沟就打,敌人上梁就跑,给敌人摆下了迷魂阵。
  中午时分,敌人兵分五路,顺着五条山沟耀武扬威地开进来了。一时间山沟里狼烟滚滚,鸦鹊哀鸣,树上的黄叶飞落,萧萧有声。
  就在此时,只听一声枪响,四面八方的山梁上都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喊杀震天。
  敌人先是懵了一下子,随即胆小怕死的纷纷卧倒,或找地方躲藏,继而就招来当官的一顿臭骂,大皮鞋踹在了0上。
  敌人在当官的督战下布开了散兵线,开始组织往山上冲。山上自然是拼命抵抗。打着打着,山梁上没有了动静。等敌人冲上了山梁,上面连个人影都没有。敌人正在骂娘,忽然对面山上枪声大作,子弹呼啸着飞过来。几个国民党兵应声倒地,其他人一看不好,掉头就往山下跑。没跑几步,又被当官的用枪逼上来。当官的命令士兵向对面反击。对面自然也朝这里反击。你反我,我反你,反来反去,原来是自己打自己,狗咬狗了。
  敌人打了半天,连个游击队的影儿都没见着。眼看红日西沉,天开始昏暗下来,敌人打算撤军。可是许佑民不答应了。他瞄准敌人一部,张开了口袋,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势,四面夹击,只一顿饭工夫,打死敌匪58人,打伤数十人,生俘76人,缴获长短枪160多支,还活捉敌大队长一名,就连国民党中统特务居剑影也乖乖地举手投降。
  偷鸡不成蚀把米。从此国民党桐柏驻军再也不敢轻易进山挑衅了。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以30万大军围剿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军主力部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主动作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史称“中原突围”。桐柏山革命根据地又一次被-笼罩。
  为了掩护主力转移,许佑民奉命和刘介仁一起,率领一支精悍的游击队伍,直插信阳以北龙潭沟一带,骚扰牵制敌军。说来真是奇迹,就是这支不足百人的队伍,曾牵制了敌川军第四十一、四十七两个军。许佑民的支队伍数次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又数次死里脱险。这年冬天,天奇冷,桐柏山的积雪齐腿深。就是在这样严酷的季节里,许佑民的这队伍又一次被敌人围困。许佑民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在雪地里跟敌人玩起了“捉迷藏”。敌人在屡挫中也吸取了教训,改变战术,由大部队合围变小部队拉网式“围剿”。一天傍晚,下着鹅毛大雪,许佑民和战士们奔波了一天,又冷又饿,疲惫之极,打算到一个山村宿营。不料敌人已先他们而至,正在烤火吃饭。许佑民察看一下形势,估计敌人有两个排的兵力。许佑民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冲进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把他们口里的食物夺过来。战士们闻听,顿时精神大振,奋勇急先往村里冲。敌人还没明白咋回事,便被缴了械。次日一早,许佑民让战士们换上敌人的服装,一人不漏地突出了敌人的铁壁合围。
  1947年3月,许佑民受上级派遣,离开了他一直坚持战斗的桐柏山根据地,到晋城中原党校学习,后随中原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独立一师等部队工作。1949年7月,许佑民赴光山县领导中共地下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许佑民成为光山县第一任县长。
  1950年5月,许佑民奉命赶赴宜昌,任宜昌军分区副政委。他在赴任途中,被国民党残匪杀害,时年32岁。
  (赵德玺)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