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闽清人物

许逸夫

[公元1885年-1918年]

许逸夫为[公元1885年-1918年]

  许逸夫
  (1885~1918)
  原名兴国,又名莫多,梅溪乡钟石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
  父许振铎系前清秀才,在本村文昌阁执教。逸夫童年时随父读书,戊戌政变(1898)后就学于基督教会创办的福州师范学校。光绪三十年,父母先后病故,只得中途辍学,往沙捞越诗巫“新福州”垦场谋生。后在诗巫加入同盟会,并同刘家洙等人一起创立光远社,从事革命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春,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气氛已遍布全国。逸夫认为革命0将要到来,遂约同爱国华侨刘贤吁等人回到福州,积极参与福建起义的筹划和准备工作。10月10日武昌起义告捷,此时福建举事的布局也大体就绪,逸夫被派回闽清联络青年学生前往参加。后因同盟会福建分部紧急决定提前起义,逸夫率领青年学生许际可等13人赶来福州时,福州已先期(11月18日)光复了。
  是年底,为完成南北统一大业,福建省同盟会组织学生北伐队。时各县聚集在省城福州的青年学生计400余人(其中愿意入伍者200余人),逸夫被指派为福建北伐学生军总代表,负责办理一切后勤事宜。12月上旬,福建学生军乘船到达上海,不久开赴南京,与南方各省学生军整编成1个入伍生团,福建学生军编入该团第三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曾去明季陵祭扫,入伍生团全体参加。
  民国元年(1912)3月,南北议和。4月1日孙中山宣布让位于袁世凯,保送入伍生团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准备升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逸夫认为辛亥革命已告失败,今后革命工作更为艰巨,决定暂回福建,待机而动。
  民国4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各地响应孙中山号召,掀起讨袁斗争。逸夫先联系尤溪民军陈子江等部投入讨袁,继而联系闽清陈毓辉部进攻浦城、南平。不料两次出师皆失败,只得暂时匿居福州仓山施埔酒库,在酒库经理李硕甫、林智开等好友的掩护下,幸免于祸。
  民国5年6月袁世凯死后,逸夫继续从事反对军阀统治的革命活动,成了北洋军阀在福建的代理人李厚基的眼中钉。他接受以往失败教训,采取更秘密手段与军队方面联系。民国7年,陆军第十一旅有个营长江涛(原与逸夫友好,且结为盟兄弟)约逸夫到营部(该营驻莆田县)共同进餐,暗中却布下罗网,逸夫赴约前来未见面即被其逮捕。江卖友求荣阴谋得逞,即向李厚基去电请赏。不久李电令秘密枪决逸夫。
  逸夫牺牲时年方33岁。 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黄琬 (1885~1965)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黄润堂 (1885~1942)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
庄汉民 (1885~1949)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刘崇伦 (1885~1937)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吴孙安 (1885~1965)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更多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8年)去世的名人:
王少东 (1876~1918)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
林云梯 (1866~1918)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耿直 (1895~1918) 陕西省渭南澄城县
张义安 (1888~1918) 陕西省渭南富平县
马效常 (1869~1918) 陕西省铜川耀州
马兆麟 (1837~1918)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
+ 更多公元191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