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人物

徐根竹

[公元1916年-1947年]

徐根竹为[公元1916年-1947年]

  徐根竹,西陂乡大洋村人,1916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一个贫苦雇工的家庭。他不满10岁,扛长工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间。为了糊口,母亲只好带着他寄居在亲戚家里。他无钱上学读书,便给地主放羊,12岁时又到一家纸坊当学徒。地主的残暴,纸坊老板的狡诈,使他自小就觉得这世道不平,并厌恶这些吸血鬼。
  1931年,红军队伍路过他的家乡,发动群众,废除租债,这使他看到了红军是为穷人谋利益的队伍,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15岁的徐根竹毅然参加了工农红军,在连队当了司号员。1932年,徐根竹被调到营里当号目。由于他勤奋好学,作战勇敢,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升为团部的司号长,并担任了党支部青年委员。
  1934年10月,徐根竹开始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历尽艰难困苦,跨越了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省。在川贵交界处的连城战役中,徐根竹的右脚不幸被炸弹炸伤,造成粉碎性骨折,同部队失去了联系。为了追赶部队,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双手和双膝支撑着身躯,在布满荆棘的山野丛林中爬行了四天,饿了,就吃几把野菜;渴了,就喝几口泉水。当他找到部队时,身上的军衣已被磨得丝丝缕缕,手掌和双膝被磨得血肉模糊,身边保留的只有一个破瓷碗和一个军号铜嘴。由于当时药品和器械奇缺,得不到及时治疗,使徐根竹右脚留下了残疾,成为二等甲级残废。
  但是,徐根竹身残志不残。他含着热泪告别了手中的军号,告别了那杀敌立功的火热战场,决心做一名白衣战士。1935年6月,部队在四川懋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趁自己在医院治伤的机会,观察医生、护士的操作,主动帮助医护人员为伤病员消毒、换药、包扎和护理伤员,初步掌握了一些医护知识和技术。他的伤口愈合后,被医院留下,当了看护长。虽然他跛着腿,行走不便,但他硬是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闯过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跟随中央红军胜利地走完了长征路,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不久,徐根竹被党组织送进了驻在县(今富县)以西张村驿的卫生学校。这对于一个从未进过学堂门的看护长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但是在高兴之余,他也看到了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攀登文化山;还要奋力向医学山进军。在一年半的学习期间,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革命责任感,像战士攻碉堡那样,拼命向前,战胜了一个个拦路虎,取得了良好成绩。1936年冬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分配到驻在吴旗镇附近的军委第一后方医院三所当医生。在两年多实践中,徐根竹大胆探索,刻苦钻研,为部队的伤病员和老百姓治好了许多顽症,有的老乡夸奖他这个瘸子医生是“铁李拐神医”,但他总是谦和地说:“我是在红军里长大的,从认字到学医,都是在红军里面,红军就是我的父母。”
  1939年,卫生学校(后搬到延安,扩建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高级班招生,徐根竹积极报名应试,但学校嫌他文化低,腿残废,不愿接收。他再三要求,卫生部才批准他入校“试读”。在他的那个班里,大多数学员是高中毕业或者上过大学一二年的学生。徐根竹文化基础没有他们好,起初学习很吃力,功课跟不上。他虚心向同学求教,补习了数学、物理课程。夜里同志们睡下了,他悄悄地到办公室看书,整理笔记。为了学好选修的英语课,每天清晨,人们都可以看到他在院子里朗读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1942年2月,徐根竹在延安举行的首届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了“学习模范”的光荣称号。同志们都说他是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模范。
  徐根竹从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最初是-卫生部直属医务所,1939年春改编为八路军军医院,即延安拐峁医院,同年12月又改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科做主治医生。在医疗工作中,他认真细致,态度和蔼。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总要把一天的工作作个小结,把一些问题和心得记载下来,所以他的业务技术提高很快。1944年4月初,延安县川口区三乡发生了急性传染病,当地叫“吐黄水病”。患者上吐下泻,死亡率很高,老百姓极为恐慌、着急。县政府迅速派出几个防疫队下乡救治病人,防止传染,调查病源,进行扑灭。徐根竹被派到槐树庄去调查、防治。他带了两名助手,在乡下辛勤工作了两个星期。为了及时救治群众,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个不停,使许多病危群众脱离了危险,重获新生。为了查清病源,他不顾劳累,追根查源,还画了一张很详细的疾病分布图,说明了得病的起因,得出了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饮水有关的结论,并将调查情况向卫生部做了报告。当地老百姓和党政机关,对徐根竹和他领导的防疫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延安《解放日报》用大半版篇幅刊载了徐根竹写的《延安县川口区三乡防疫工作的报告》。由于徐根竹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被命名为“模范医生”,出席了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英模大会。
  1944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进犯关中解放区。在爷台山反击战中,徐根竹率领一支手术队,星夜赶往前线,参加战地救护。有一天夜行军,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崎岖的山路行进中,他连人带马掉到沟里,身上多处被擦破,同志们劝他在附近老乡家里休息一下再走,他说:“前方的仗不能等我们到了再打呀,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在前线,他更是忘我地工作,精心地进行着一个个手术,拯救了许多受伤战士的垂危生命。每次战斗,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手术台。指战员们都称他是战地神医。
  1946年夏天,徐根竹被提升为关中军分区卫生部长。虽然他成了领导干部,可他始终没有放下手术刀,继续为患者服务。一位腹内长着大瘤子的农村妇女前来求医,徐根竹亲自为她做了手术,成功地从这位村妇腹中摘除了重达十几斤的肿瘤。他还受党中央的委托,为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受伤的著名学者李敷仁作过手术。李敷仁当时在演讲的时候,从口袋里掏出那颗子弹给同志们看,他说:“这就是蒋介石送给我的礼物!蒋介石把我打死,党又把我救活了!给我取出这颗子弹的,就是再世华佗——关中的卫生部长徐根竹同志。”
  徐根竹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又是党的优秀工作者。1946年10月,徐根竹被调回延安,卫生部派他到一位外科专家那里进修深造。他刚学习了两个月,后因胡宗南军队疯狂进攻陕北,组织上决定把他调回,任命他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随后又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院长。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牵制国民党胡宗南部的主力北上,策应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并相机夺取榆林而发动了第二次榆林战役。徐根竹奉命率领第二野战医院也跟随大部队马不停蹄地昼夜兼程,向榆林挺进,并在距榆林城十多里的三岔湾村安营扎寨。刚到营地,徐根竹顾不上吃口饭、喝口水,就马上带领同志们清扫了四孔石窑洞,支起了手术台,摆起药箱,挂起了绣有红十字的旗帜。不一会儿,一所很像样儿的野战医院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30日下午3时许,忙碌了大半天的徐根竹仍不肯坐下来歇息一下,立即穿上白大褂,戴好卫生帽,拖着一条伤残的右腿,高一脚低一脚地去看了各个窑洞病房,检查手术室里的消毒情况、石膏准备以及夹板够不够用等具体事项,还亲自看望了伤员,并把他们按伤势的轻重排好了上手术台的顺序。徐根竹要求同志们要做好苦战一个通宵的准备。为了节约时间,及时抢救伤员,他还叫炊事员按时把晚饭送到手术窑洞来吃,确保伤员们来一位,就及时抢救一位,真正地做到了一切为了伤员,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徐根竹仔细地洗手消毒,戴上胶皮手套,登上手术台前,正要亲手为一位重伤员做手术时,突然间只听得窑洞外枪声大作,0声四起,只见几架敌机嚎叫着从空中突然袭来,对准我第二野战医院四孔窑洞疯狂射击、狂轰滥炸,机枪子弹打在手术床下的石板地上,溅起一串串火花。紧接着,炸弹在窑洞上0了,两孔半窑洞被炸塌,徐根竹的头部、颈部、胸部和四肢被炸成重伤,重度昏迷,立即被送到约20里远的谷塔寺二连手术室进行抢救。刚抬上手术台,徐根竹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就停止了呼吸。因为敌机的狂轰滥炸,野战医院奉命连夜撤离了三岔湾。在行军途中,同志们将徐根竹等烈士的遗体掩埋在僻静的山沟里。正在陕北转战的周恩来,得知徐根竹牺牲后,便对身边的黄树则医生说:“像徐根竹同志这样的人民的好医生,你们应该写文章,应该宣传,应该让大家知道。”卫生部在河东为徐根竹举行了追悼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徐根竹烈士的遗骨被迁葬到塞上古城榆林烈士陵园里。虽然,他离开人们已经40多年了,但他那种工农干部知识化的精神,那种伤员第一、工作第一的赤诚之心和优良作风,却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李学军李敏杰郑学秋李葆定冯彩章)
  
  大洋村   大洋村地处西陂街道西部,罗龙路、龙腾路、人民路将分划成三大片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11人,其中男1492、女1519人。2012年村财收入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35元。辖区内有龙岩西客站、西湖人家、新地标、恒兴嘉苑、大洋宾馆、360万象城等18幢现代建筑。店面约550个,商业繁荣,有网吧、会所、公寓洒店、宾馆、足浴…… 详细++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