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谢逸桥

[公元1874年-1926年]

谢逸桥为[公元1874年-1926年]

  谢逸桥(1874~1926),原名锡元;谢良牧(1884~1931),原名钧元,字叔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们是同胞兄弟,谢逸桥居长,谢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谢盖卿和伯父谢梦池(原名春生)都是马来亚槟榔屿的华侨富商;父亲谢可阶(名书玉),一向在家乡奉亲教子。
  谢逸桥成年后,感于清廷政治腐败,丧师失地,因而有志于民主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他得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设立革命机关,图谋在广东起义时,曾与温靖侯同至香港拜访孙中山,惜未得见。两人返乡后,与饶芙裳等倡办团防,募勇购械,培植革命力量,并请其伯父谢梦池汇巨款资助。后因乡绅写信给谢梦池,说谢逸桥“交通匪人,贻祸乡族”,梦池便急电停办团防,并停止资助。
  光绪三十年(1904),谢逸桥偕良牧赴日本留学。在东京,谢良牧结识了黄兴,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翌年八月,孙中山等人在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谢氏兄弟先后宣誓加入,谢良牧被选为会计部长。是年十月,谢氏兄弟跟随孙中山经香港赴越南,在西贡成立同盟分会,并在各地设立集资机构,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光绪三十二年春,谢氏兄弟受孙中山派遣返国,在潮梅一带宣传革命,并在梅县松口堡创办初级师范讲习所,招收来自福建长汀、漳州和潮梅各县的青年学生,在他们中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会员。谢逸桥还利用在潮汕铁路局供职的机会,联络革命志士,为饶平黄岗起义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翌年五月,谢良牧参加黄岗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因有感于缺乏军事指挥人才,是年六月中旬,谢氏兄弟与温靖侯等在松口堡成立体育学堂,名义上为培养体育师资,实则采取陆军学校的体制,训练革命军事干部。共招收120余名学员,其中有后来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的林修明、周增和郭典三等骨干。后来因为时局发生变化,体育学堂首期结业后即停办。其后,谢氏兄弟应伯父之邀,前去槟榔屿,在其药材店“迎春堂”任职。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河口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曾避居槟榔屿谢逸桥家中。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重要成员会议,谢氏兄弟与会。会上决定在广州再举行起义,计划筹款10万元。谢逸桥在英属7州府各埠筹得4.67万余元,谢良牧则在荷属各埠筹得3万余元,有力地促成次年“三·二九”黄花岗起义。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