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诏安人物

谢颖苏

[清][公元1811年-1864年]

谢颖苏为[清][公元1811年-1864年]

  谢颖苏(1811~1864年),北关人。初字采山,后改琯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谿渔隐、书画禅。其叔祖谢廷爚、父谢声鹤、姐谢浣湘、兄谢维崧、弟谢颖锋多擅诗词书画,饮誉当时。颖苏家学渊源,兼受邑中风气薰陶,9岁即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稍长,无意科举,埋首丹青。初拜沈锦洲为师,奠定周密不苟、秀劲工致的严实基本功和半工半写、凝炼浑朴的画风。继向来诏任职的外籍画家艺人求教,转益多师,并揣摩前代名作,博采众长。弱冠已驰名远近。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应闽浙总督颜伯焘征聘入幕府,从此长期寓居省城,作幕于督、抚、将军府间。幕僚生涯使颖苏获得广游名山大川,并结识林则徐、汤雨生、齐梅麓等时彦名流的机会,书画修养日深。后更吸取宋元以后闽人画技,揉进部分扬州八怪艺风,融会贯通,自出新意,很快成为省垣画坛翘楚,被尊为独树一帜的闽派(又称诏安派)领袖。颖苏于花鸟山水、书法篆刻,无不精工,笔力沉雄,蔚然深秀。生前其花鸟画已入宫廷,民国后为故宫文华殿所收藏。
  咸丰七至十年(1857~1860年),颖苏东渡台湾传经讲学,给台湾书画界留下巨大的影响。日本占据台湾后,掠夺颖苏的山水画珍藏于东京博物院,并曾改颖苏为日籍(因台湾划归日本),列入日本画史。日本汉学家尾崎秀真撰文称誉谢颖苏“为清朝中叶以后南清第一巨腕”。
  同治三年(1864年)初冬,颖苏由榕返诏,转道广东候补(同知衔)。适太平天国李世贤部据漳州,往诏安道路不通,颖苏暂寓万松关清兵提督林文察处。农历十一月初三,太平军奇袭万松关驻军,颖苏中弹殒命,终年54岁。事后,清廷给予钦赐祭葬、入祀省忠烈祠、子孙世袭云骑尉的褒赏。颖苏遗稿仅存《谈画偶录》(残本)。后族孙谢继东集其书画作品上的诗、序、跋、短语,合《谈画偶录》残稿,编为《北谿剩稿》。
  
同年(公元18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