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疆>

田崇峰

[公元1969年-1990年,维吾尔族]

田崇峰为[公元1969年-1990年,维吾尔族]

  田崇峰,1969年6月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三工区(现农九师)一个农工家里。
  田崇峰从小受到了兵团创业者的熏陶和影响,他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淳朴善良。在学校里,他学习用功,热爱劳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曾被评为“三好学生”。职业高中毕业后被分到银川市亚麻厂实习。当时有的同学找门路,希望能到轻松的部门去实习,但田崇峰却说:“我不怕艰苦,给我分个最重的活。”有人说修理工的活最重,他果真主动要求当了一名修理工。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安全生产,修理工必须做到手勤、眼勤,不怕脏,不怕苦,还要有一套娴熟的技术,了解机器的构造、性能。一台大型机器,有上千个零部件,上万个螺丝,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修理技术是相当困难的。过去,这项工作全靠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去做。田崇峰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为了尽快做一名熟练的修理工人,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虚心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傅求教,白天泡在车间里,晚上跟班作业。车间里潮湿闷热,空气污浊,特别是盛夏,工人们要冒几十度的高温工作。一班下来,工作服上往往浸透了汗水,沾满了油污。但他下班后,还利用休息时间查找资料,翻阅笔记,弄清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987年上半年,亚麻厂轻纺车间分成湿纺、前纺两个车间,机器也要搬迁。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田崇峰及三名工人和四名徒工肩上。他高兴地承担了任务。细纱机是从苏联进口的成套设备,共10台,每台机身长12米,高2米多,非常笨重。因为机器太大,必须拆开搬运,重新安装、调试。为了装配时不出现差错,拆机时田崇峰做了大量笔记,并用各色油漆做了记号。在拆卸过程中,田崇峰手上打满了血泡,但他从不叫苦。有一次他患了流行迷人冒,高烧39度,也硬撑着和大家一起日夜战斗在车间。装机时,他又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清洗、擦拭、上油。凭着对机器性能、构造的了解,加上他做的详细笔记,装机非常顺利,试机一次成功。这次大拆迁,不仅为生产争得了时间,还为厂里节约了资金。庆祝新车间投产大会上,田崇峰受到表彰,工人们称赞他是亚麻厂第一个最年轻的“机器通”。
  1989年3月,田崇峰参军入伍,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重镇喀什市,身穿橄榄绿,头顶国徽,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中,田崇峰表现非常出色。他身体素质好,又肯吃苦,军事技术进步很快。擒拿和格斗散打,是武警战士的基本功,为了掌握一手过硬的本领,除集体操练外,一有时间他就到操场练习。为了增强体力,增加耐力,他坚持长跑,加大运动量,一次次地摸爬滚打,反复练习倒功。胳膊擦破了,腿摔肿了,他咬咬牙挺过来。新兵训练结束,他受到新兵连嘉奖,被分到二大队六中队,他成为中队的军事骨干。由于田崇峰的突出表现,不久,他被提升为二班副班长。当年11月,他光荣加入了共青团。
  田崇峰在训练中严格要求战士,在生活中像一个兄长,热情关怀战友。一天训练结束后,经常有战友四肢摔肿,关节摔疼。田崇峰就用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上街买回松节油和白酒,亲自给战友 、推拿。战士的衣服摔破了,他帮助缝补,细针密线,针针缝进他对战友的情谊。新兵陈代清鞋子破了,他把自己新买的一双白“回力”鞋送给他穿,还将一双新发的胶鞋送给另一位战士,自己仍然穿着露脚拇指的旧鞋。田崇峰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战士,政治上更是爱护备至。1989年春夏之交的-发生后,田崇峰在班务会上旗帜鲜明地说:“我们是武警战士,祖国的卫士,一定要听党的话,党指到哪儿,我们就打到哪儿。”他经常组织全班学习,端正认识,明辨是非。还抽时间,给全班每个战士的父母都写了汇报信,受到战友家长的一致赞扬。
  田崇峰热爱各族人民。他所在部队的驻地,是维吾尔族聚居区。尽管他与他们之间,语言不通,习俗各异。但一年多来,田崇峰坚持为各族人民做好事,把他对人民的爱,播撒到各族人民的心中,谱写了一曲警民团结的赞歌。
  六中队驻地附近,住着一位年近古稀的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她的名字叫罕沙汗。老人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虽然有人民政府的照顾,但毕竟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照理,生活中困难很多。田崇峰知道后,用自己微薄的津贴买上补养品,前去看望老人。他拉着罕沙汗老人的手说:“我就是您的孙子,我就是您的亲人,让我来侍候您的晚年。”老人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他的话,但看出他那颗热情善良的心,感激地连连点头。从此,田崇峰的身影经常出没在老人家中。老人病了,他帮助拿药、端水;老人衣服脏了,他帮助洗涮,还经常来给老人挑水、劈柴、打扫房子,就像自己的亲人。老人逢人就说:“真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胡达’又赐给我这样一个好孙子。”
  1990年3月20日,田崇峰和战友吴勇一起,跳入三米多深的大池塘中,救上来一名投水的维吾尔族少女。3月23日午夜,喀什噶尔下了一场暴雨,水涨渠溢,黄水漫漫。喀什五中教师努尔莎的家,一片汪洋,洪水过膝,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所有财物尚在屋中。在这关键时刻,他们想到了人民的武警,急忙来到部队求援。田崇峰和吴勇等武警战士冒着寒冷连续在大雨中战斗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保住了努尔莎全家的生命财产。
  1990年4月5日,阿克陶县巴仁乡发生-武装-,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前往维持社会秩序,遭遇暴徒的拦截、围困,汽车被砸毁,官兵被打伤。执行公务的公安干警,有五人遭暴徒绑架,抢劫手 五支、 一个、对讲机一部、 一付、 五套。情势危急,事态严重!田崇峰所在的六中队,奉命赶赴巴仁乡附近的一个村庄待命。田崇峰率领二班,紧张地进入战备出发位置。当晚23时左右,地方政府紧急通报:60多名手持长刀、棍棒、0、0包的暴徒,将五名被绑架的公安干警劫持到一座清真寺内,正在毒打。23时16分,附近传来两声 响。不久,地方政府紧急通报:“武警阿克陶县边防大队副教导员许新建等四人,在赴巴仁乡执行任务途中失踪(后方知被暴徒杀害)。”
  公安干警战友的生命安危,边防武警战友的生命安全,巴仁乡的局势发展,无一不在牵动着中队官兵的心。按照地方领导指示,中队领导决定,速派人前往巴仁乡政府报告情况。
  任务下达后,二班副班长田崇峰当即自告奋勇,要求执行去巴仁乡政府报告情况的任务。22时30分,田崇峰、吴勇随副中队长艾力·牙生,乘“巡洋舰”汽车,向巴仁乡出发。
  汽车风驰电掣,行至距巴仁乡政府15公里处的红桥时,突然,夜幕下闪出几个身着“公安”、“武警”服装的人,汽车被阻截在桥头。艾力·牙生跳下车,大声喊道:“我们是执行任务的武警,快让我们过去!”话音刚落,“叭……叭叭……!”几声刺耳的 声,划破夜空, 飞过车顶。暴徒们撕下了伪装公安、武警的假面具。田崇峰、吴勇听到 声,就像听到了命令,迅速跳下汽车,端着 ,向副中队长靠拢,形成三角队形,与拦车的暴徒对峙。
  面对凶恶的暴徒,田崇峰没有畏惧、退缩,而是正义凛然,威武不屈。此时,他的食指只要稍稍一动, 口就会喷射出一长串 ,他的前面就会倒下一片,他可以突破拦截,从容突围。然而, 上膛的自动 ,一 未鸣。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刻,他曾左突右冲,勇猛地徒手同暴徒搏斗。但是,终于寡不敌众,暴徒们一拥而上,木棒、 、长刀戳在他的身上。在他负伤时,手指还扣着 。但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为了不误伤群众,田崇峰强压下心头怒火,强忍住从未有过的屈辱,甘洒热血,慷慨赴死。田崇峰牺牲后,人们看到他的身上有九处刀伤,石块、木棒等钝器击伤无数,以致血肉模糊,面目无法辨认。祖国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田崇峰,为维护祖国统一,为保卫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壮烈牺牲。
  为了表彰田崇峰烈士忠于职守,严守纪律,视死如归的精神,1990年6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 总部发布命令,授予他“边陲卫士”的荣誉称号。根据烈士生前愿望,经上级党委批准,田崇峰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热爱人民的人,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人,人民将永远纪念他。
  (孟宪典)

同年(公元196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