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王岳

[公元1915年-1985年]

王岳为[公元1915年-1985年]

  王岳(1915~1985)
  王岳,又名王钟五,民国4年(1915)8月生于仓山下渡的一个职员家庭。父王蔼卢,早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福建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母潘居修,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王岳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从小热爱祖国。民国16年入福州英华书院就读,后转学职业学校和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2年9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民国26年夏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继而留校攻读研究生兼任助教。民国28年他离开被日军占领的北平,到昆明清华大学植物生理研究所工作,后又转到成都华西大学化学系工作。面对日本的侵略,他深感“富国强民,匹夫有责”,立志科学救国。
  王岳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科研工作很快就崭露头角。探索出粪便在厌氧的条件下产生沼气的过程和提取方法,并发表一系列有关论著。这些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却引起国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对他表示关心,愿意引荐他赴美国留学。民国30年8月,他赴美国入拉格斯大学研究院深造。在抗生素研究先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瓦克斯曼教授指导下,一边攻读微生物学一边进行抗生素的研究工作。他勤奋学习,两年后便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拉格斯大学还授于他一把代表科学荣誉的“金钥匙”。不久,美国默克化学治疗研究所高薪聘请他为研究员。
  王岳身处异国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仍时刻眷念着遭受日本侵略的祖国,不忘自己立下的科学救国的宏愿。民国33年他毅然返回祖国,先后在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实验室、卫生化学室、重庆药学专门学校、南京中央大学卫生工程系和上海市卫生局等单位任职、任教。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十分腐败,他科学救国的抱负始终无法实现,民国38年怀着迷惘、苦闷的心情离职还乡。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他的研究工作极为关心,安排他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1950年,任教授,当时,国内急需抗生素一类药物,而帝国主义却采取敌视态度,对我国-禁运。为填补祖国医药学上的这一空白,王岳当即大胆向学校领导提出研究抗生素的设想。他的意见很快得到校党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1953年成立以他为领导的抗生素研究室。在设备极为简陋的条件下,他带领助手们为筛选抗生素进行艰辛的劳动。次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菌种委员会研究员。
  1955年,在全国第一次抗生素学术会议上,王岳和他的助手们向大会报告我国第一次从链霉菌中找到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结晶,引起与会同行们的强烈反响,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0年代初期,鉴于我国科学家多从链霉菌中寻找抗生素,王岳提议另辟道路。他带领科研人员奋力攻关,终于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出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菌种,特别是庆大霉素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我国医药工业增添一个新的优良品种,为广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还把我国抗生素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正当王岳在抗生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准备继续深入研究的时候,“文革”开始。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分子”,遭到严重的破孩。但他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平凡的工作,以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文革”结束后,他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在60年代研究成功的庆大霉素荣获研究成果奖。同年,他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被任命为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80年代,王岳先后提出科研工作应走与生产、应用、教学相结合的道路;把按学科设置的研究室改为按研究任务设置,对研究课题实行责任制,由所长直接领导管理等主张,并付诸于实施。1980年,他和助手们又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出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新抗生素紫苏霉素和武夷霉菌的生产菌,把我国抗生素的研究和生产推向更高阶段。同年,他的母校美国拉格斯大学授予他荣誉“R”纪念章。之后,他一边与国内有关工厂企业签定了10多项协作项目,一边兼任医药行业的技术顾问和学术领导职务,对抗生素生产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王岳还根据我国微生物研究的动向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积极向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委提出有关沼气研究、赖氨酸生产、生物工程研究等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此外,王岳还培养一批研究生、进修生,使之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由于王岳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82年省政府授予他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翌年又找到用于-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产生菌及胃蛋白酶抑制剂产生菌。同年,他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省微生物研究所调整领导机构,他继续担任所长。当年,王岳不幸身患癌症,在与病魔斗争中,他从不停止工作,-住院手术后才一个多月,便回所里听取科研汇报,亲自修改工作总结,制定新的研究计划。1985年9月,王岳不幸病逝,享年71岁。实践了他“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誓言。
  王岳还曾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福建省副主委、福建省政协一至四届委员、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福建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王岳共发表学术论文、译著和专著60余篇(部)。 相关院校:

燕京大学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王政柱 (1915~2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叶荫庭 (1915~2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卢仁灿 (1915~20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
刘秉彦 (1915~1998)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刘振国 (1915~1996)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
+ 更多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沈忠英 (1904~1985)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马卫华 (1919~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刘润世 (1908~1985)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柯凌汉 (1896~1985)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幸元林 (1914~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高维嵩 (1916~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陕西省延安子长市
+ 更多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