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阿城人物

王学尧

[公元1910年-1936年]

王学尧为[公元1910年-1936年]

  王学尧(1910-1936年)阿城县城东小海沟屯人(今大岭乡郭家店屯)。幼年随父迁居肇东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出校后在哈尔滨女子中学任教,兼北满翻译社俄文文字翻译。
  王学尧生长在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小职员家庭,父亲王延茂是哈尔滨宝隆洋行的俄语"通事",经常向他讲述"红党"革命的故事,使王学尧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九·一八"事变前夕,王学尧举家搬到哈尔滨安丰街31号。不久,王学尧结识住在同院的画刊、市左翼文艺联盟负责人金剑啸。在金的帮助下,读了《母亲》等革命文学作品和《唯物史观》等马列主义著作,加深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春,王学尧在金剑啸家里又结识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杨一辰。是年5月,经杨、金二人介绍,王学尧加入中国1共产党。入党后,以白宫饭店翻译的身份为掩护,按照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从事撒传单、贴反日标语、筹办经费、传递文件等工作。是年秋,地下党组织派王学尧到共产国际驻哈尔滨机关,做该机关报《哈尔滨新闻》的俄文编译工作。他与金剑啸用化名在《国际协报》、《大北新报》、《大北画刊》等报刊上,发表带有革命性的文章和绘画。
  康德元年(1934年)春,党又派王学尧担任中共道里区委的领导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奔走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医专、三中等大中学校,向学生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许多学生在他的鼓动下,参加地下党团组织和反日会等群众组织,有的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军队。他经常教育参加地下活动的青年学生,要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溶化在人民之中,才能长期生存。同时还教给他们制造石灰弹,遇有 追捕,即掷向敌人的眼睛,藉以掩护自己。
  康德2年(1935年)初,为在铁路建立团的组织,王学尧去三棵树机务段当扫车工人。在那里吸收了20余名青年工人参加共青团。一次,有几个工人被警护队抓去,王学尧组织工人到铁路局-和谈判,取得胜利,被捕工人全部获释。是年春节刚过,党组织又派王学尧去密山开展工作。在密山县曾组织过一次伪军哗变,并积极协助抗日部队筹集物资。同年10月,因父病和妻子临产,经组织批准回到哈尔滨。回哈后王学尧主动要求省委分配工作,省委指示:处境危险,加强隐匿,不能工作。王学尧深感为自己的事不能继续工作而痛心。于是他在护理病人和产妇的余暇时间,就到翻译事务所去帮忙。
  康德3年(1936年)4月,因叛徒告密,王学尧在哈尔滨被捕。敌人把王学尧监抨在日本特务机关,进行严刑拷打。王学尧挺刑拒供,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地下党组织情况。他还在狱中教难友们唱《国际歌》,对刚入狱的青年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丧心病狂的敌人无可奈何,决意将王学尧杀害。10月13日下午,敌人把王学尧押上刑车,在驶向南岗极乐寺东的日本陆军射击场的途中,王学尧同车上押着的20余名热血青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高唱《国际歌》。在激昂的口号和歌声中,王学尧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