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武夷山人物

汪林兴

[公元1908年-1944年]

汪林兴为[公元1908年-1944年]

  汪林兴(1908~1944),崇安县岩后村人。少年时,跟着父亲学种田,并利用空暇时间到村里学堂外面旁听塾师讲课,还借来中医中药书籍挤时间阅读,很快就熟记许多药方。民国14年(1925),他父母送他到里洋村跟一个老中医学医。三年后他开始单独行医。
  民国17年初,中共崇安县委把工作重点从县城转移到乡村,汪林兴毅然弃医回村,投入共产党宣传和组织的农-动,成为农运骨干,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参加武装-。民国18年1月,上梅第二次农民-成功。同年2月,岩后村苏维埃政府成立,汪林兴被选为主席。6月,由丁辉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初,他被升调为中共白水区区委书记。不久,调任崇安赤警营政委。
  民国19年7月,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统治中共中央,命令各地红军集中兵力攻占大中城市。驻扎崇安的红军五十五团遵命开赴赣东北编入红十军。国民党刘和鼎五十六师和省防军钱玉光旅乘隙而入,崇安苏区大部陷落。汪林兴带领干部战士转入山上打游击。同年12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中共崇安县委派汪林兴到新开辟的大浑区任区委书记,工作卓有成效,被誉为尽心尽责的好书记。
  民国19年5月,汪林兴从大浑区区委书记破格提升为中共崇安县委书记,他以杰出的才能领导并推进了崇安苏区建设。民国22年9月,他被调任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委。他率部攻打建阳北部重镇将口,歼灭民团团丁20多名,镇压8个有血债的土豪和一个保长,缴获30多支 。
  民国23年3月,国民党大批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闽北的国民党军队也向当地苏区进攻,汪林兴率领独立营及各区游击连,会同闽北独立团,连续主动出击将口、书坊、崇雒、长埂、长坪、后山、莒口、麻沙、兴田等地,歼灭各地守军300余人,俘虏近100名,缴获-械200余支。
  民国24年1月,由于国民党重兵压境,中共闽北党政机关和红军撤离苏区,转入山上进行游击战争。汪林兴率部辗转战斗,先后在大安、曹墩附近的高山地带和白塔山、程墩、毛岭等险峻山地打游击。他坚决执行同年8月份中共闽北分区委关于开辟新游击区的战略方针,迅速扭转被动局面。这年冬,他调中共闽北分区委工作。次年4月,他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管辖崇安、广丰—浦城、建阳、上饶—铅山等4个县委,8月份兼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他把“扩红”工作当成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扩红”竞赛,把充足的兵源输送到第一线,保证部队作战的需要。
  民国26年秋,汪林兴担任中共闽北一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这年9月,民国闽北各县政府不顾国共双方即将和谈的大局,以5个师的兵力,对闽北各游击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汪林兴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夜间下山秘密接触群众,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的主张,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企图破坏国共和谈的阴谋,作好充分精神准备。不久,进攻闽北苏区的国民党部队先后撤离。为了掌握闽北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动权,汪林兴率领崇北独立营、崇西游击队200余人,从岚谷出发,胜利攻击驻扎在邻县——江西铅山石塘彭村国民党顽固派,缴了数十支 。接着他以闽北分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共崇安县委书记的身份,致信国民党崇安县长蒋伯雄,提出谈判合作抗日的建议。由于民国闽北各县政府一部分顽固派迷信武力,迟迟不开始谈判。汪林兴率部攻打崇安县北乡,迫使民国闽北各县政府不得不接受谈判条件。汪林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部队,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闽北红军游击队由300多人扩大到1000多人,为改编为新四军预备了大批优秀兵员。
  民国27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汪林兴等人率闽北红军1200多人由崇安长涧源先后抵江西铅山石塘,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汪林兴就任新四军三支队副官。部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后,新四军三支队留守处在崇安坑口成立。2月25日,新四军军长叶挺任命汪林兴为留守处副主任。同月,中共闽赣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特委,书记曾镜冰,汪林兴任组织部长。特委机关都在崇安县,崇安成为闽赣边境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仅一二月内,汪林兴针对崇安县民国政府违反国共合作协议,制造-摩擦等问题,先后五次给崇安县长发出公函和信件,严正陈述共产党一贯立场,揭穿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的面目,并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反征壮丁”、“拖捐拖税”、“二五减租”活动。
  同年6月,以中共闽浙赣特委为主,和中共闽东特委、中共闽中的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汪林兴任-部长。他遵循共产党中央有关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政策,一心一意搞好-工作。民国28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长涧源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汪林兴被选为省委委员兼任中共闽北特委书记。
  民国2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向闽浙赣根据地进攻。次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同年2月,民国政府成立“闽浙赣边区剿匪指挥部”,重点围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崇安和建(阳)松(溪)政(和)地区。国民党保安七团首先向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的村头村大举进攻。汪林兴随省委机关转移到建阳。10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建阳牛栏前村召开会议,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汪林兴被任命为基委会的-部长。
  民国31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向闽北发动历时4个月的第二次进攻。汪林兴被中共福建省委指派到崇安开展地方武装工作。4月,汪林兴等人带领的部分机关干部与程胜福带领的队伍会合,在光泽县铃龙村成立闽北游击队,下辖3个班共20多人。随后,他先后率领武装骨干和由知识分子骨干组成的“农干班”,活跃于邵武、光泽和毗邻的江西省资溪、贵溪一带,经受严峻的战斗考验。
  民国31年5月,国民党顽固派再次大规模地进攻闽北根据地,斗争十分残酷复杂。6月份,他率领闽北游击队由邵武撤回崇安,转战于县境和毗邻的江西铅山一带。因部队缺粮陷入困境,他于8月份的一个晚上,带领十余名战士到铅山县曾有联系的一户甲长家里买粮,突遭袭击而遇难,终年36岁。 经历历史事件:

皖南事变 (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