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王锦机

[公元1906年-1978年]

王锦机为[公元1906年-1978年]

  王锦机,初名振梭,字进忠,号梦惺,晚号确斋,县城北门内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5岁时,父亲去世,一家生活全靠母亲以女红微薄收入维持。
  锦机9岁时入私塾读书。每日夜晚,其母从事刺绣编织,命锦机坐身旁就读,严寒酷暑,不稍松懈。后仙游画家黄羲来永春,闻其事迹,为绘《寒灯督课图》,锦机自撰短文记其事。12岁,自私塾转入高等小学堂。16岁升入省立十二中学,着意向校长郑翘松学习古诗文,深有所得。
  民国16年(1927),锦机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师范科,应聘为华翘小学(现桃城中心小学)校长。18年春,任县政府第一科科长(主办教育),以后成立教育局,任代理局长。民国25年,县创设民众教育馆,被委为馆长。任内设立民众书报所、民众学校、民众义诊所。这些设施均属创新之举,得到不少教师、医生的义务支持。
  从民国29年至38年,锦机连续担任永春县立图书馆馆长达10年之久。当时,全馆编制只有四人(包括工友一名),每年购置费只够添置数十本普通读物和订阅十多份报纸杂志。锦机对一些来馆参观的朋友,经常从谈诗文、论古今入手,引发他们捐资赞助。馆内藏书逐年增加,从只有普通读物到拥有各类工具书和《万有文库》、《福建通志》、《四部备要》等丛书;全国性的主要报纸杂志,以及一些进步人士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如《生活周刊》、《大公报》、《新华日报》等,也都订购让群众阅览,为闽南各县藏书较多的图书馆之一。现在国内一些永春、德化籍学者,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永春中学读书到县图书馆借书的情况,无不一致推崇当时永春县图书馆藏书之丰富。
  图书馆除办理书报的典借阅览等业务外,还不定期举办中小学生作文、演讲、书法、图画比赛,促进校际间的竞争。为帮助一些贫困青年解决升入大专院校的经济问题,锦机征得企业家周公甫同意,设立助学金。30年代后期,锦机还与郑翘松、王星若等人发起组织桃谷诗社。不少古诗名家和爱好者经常在图书馆-吟唱,一些海外乡亲也寄诗前来参加唱酬。此外,他还搜集、纂辑了《桃源文征》、《桃源诗征》。
  民国34年,锦机应国立海疆学校梁龙光校长之聘,兼任该校讲师及秘书职务,后晋升为副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锦机先后任永春第二中学、第一中学教员,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和县政协委员。后以老病退休,1978年病逝。
  锦机生平著作颇多,有《莱园文稿》、《慈风草堂诗集》等存稿,还为弘一法师笔录《佛教简易修持法》,编纂《弘一法师年谱》。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