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永定人物

王见川

[清]

王见川为[清]

  王见川(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字道存,号畜斋,别号介石,仙师乡锦丰村人。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中式,次年联捷进士。随以父丧,回家守制。十三年(1735年)守制期满,被派往浙江担任乡试评阅试卷的“同考官”。乾隆元年(1736年)参加殿试,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受褒赠回乡侍亲。七年(1742年)被任为歙县知县。此前在京候补期间,曾奉委到六安查水灾,到天长、盱眙、泗州放赈,甚获好评。知县任上亦以办事干练敏捷著称。由于歙县离乡数千里,不能迎养母亲,任期未满就辞职回家。从此不再出仕,而致力于桑梓的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其重要贡献有:
  编纂乾隆《永定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受聘为县志总纂,经一年半的努力于二十年(1755年)夏完成志稿。后人称赞此志“纪事核实,叙次详明”,“信非名手不办”。
  创汲古文会、建高陂桥。乾隆十七年(1752年)起,他在高陂太平文馆讲学、编撰县志有四五年之久。讲学编志之余,创建“汲古文会”,从课程上物质上帮助学子进修学业。又因见馆侧龙岩永定交通要道上的“高陂桥”失修,乃乾隆二十年(1755年)发起重建,劝募白银二三千两,建造了一座后来成为永定胜迹之一的宏伟壮观的石拱阴桥。他为此桥撰写的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二百余年间广为传诵。
  创建丽泽(正)文馆,改建凤山书院。前者是他从高陂回乡后,发动仙师父老兴办的,为今仙师中心小学的最早前身;后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向知县张所受建议,获得采纳而完成的。凤山书院这次改建,不仅扩大了院舍,改善了设施,而且在见川等的努力下,题捐得义租谷6324桶作为助学基金,每年得以招收优秀生员童生55名,让他们专心进修学业。从此,凤山书院成了合邑最大最完善的学府,对本县文化教育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仙师镇   仙师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金砂乡、城郊乡相接,南与峰市镇、广东大埔县长治乡相连,西与洪山乡毗邻,北与上杭县稔田镇接壤,面积14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仙师村,距县城14公里。2000年,有16个村委会,164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15个),4543户19024人。设初中、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2所,卫生院1所。名胜古迹有兰岗上万石的金峰庵。   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