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人物

王恒德

[公元1929年-1969年]

王恒德为[公元1929年-1969年]

  王恒德,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8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整个齐鲁地区火光冲天,血染大地。不久,哥哥被日军拉了?。体弱的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
  1941年,日寇对山东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并在离他家8里远的涧谷岩村安了据点。为了反“扫荡”,村里成立了儿童团,12岁的王恒德第一个报名,并被选为指导员。他带领小伙伴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观察炮楼上敌人的动向。由于他的勇敢、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因敌人突然袭击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受到了赞扬。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阶段。年仅15岁的王恒德推着小车加入了八路军的支前行列。开始,母亲很不放心,怕他年轻小,黑夜走错路,回不了家。他说:“娘,你放心,我有办法。”原来,经过岔路口时,他总是用手摸摸路边的石头,回来时再摸着这些石头,就不会走错路了。就这样,他小小年纪参加了许多次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他竟和成年人一样跟随担架队走了300多里地,直到胜利完成任务,受到部队-的表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又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军常到村里抢粮抓人,闹得鸡飞狗跳。一次,几个士兵闯进王恒德家里翻箱倒柜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来夺他的四弟藏在怀里的一只小鸡。弟弟挣扎着不给,敌人用枪逼着他说:“小兔崽子,我宰了你!”吓得四弟一头钻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王恒德气得攥紧拳头就要冲上去与敌人拼命,硬是被母亲拦住了。
  “这罪受到哪天才算完哪!”母亲望着扬长而去的敌人,流着泪说。
  “娘,别怕,敌人再来我去堵大门。”王恒德坚定地说。
  “傻孩子,你哪里堵得住呀!”母亲望着儿子单薄的身子不由得又是一阵心酸。
  “不!我说的不是堵咱家的院门,我要参加解放军,拿起枪杆子,为人民堵大门。”
  1950年,美国侵略者发动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第二年,已经22岁的王恒德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毅然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王恒德入伍后,被分到炮兵分队。面对复杂的炮兵技术,他首先要攻克的是文化关。为此,他经常学习到深夜。他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学文化一点也不能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恒德很快掌握了炮兵基本要领,成为同期入伍战士中的佼佼者。
  王恒德在训练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天,刚下过雨,操场上遍地泥水,训练时排长命令卧倒,战士们都迟疑不前。王恒德二话没说,“扑通”一声卧倒在泥水里……当时正赶上母亲来部队看望他,-翘着大拇指说:“你家恒德是好样的!”母亲自豪地说:“这是俺恒德的脾气!”
  1952年底,王恒德随部队到了朝鲜战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提升为排长。
  1958年,王恒德从朝鲜回国后,先后被提升为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他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一个漆黑夜晚,部队接受了紧急“战斗”任务。刚刚下过雨的道路崎岖泥泞,汽车拉着战炮摸黑前进。突然,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尽管垫了土,加大了油门,车轮仍然空转上不去。这时已经当了营长的王恒德出现了,二话不说,用肩膀扛住车板就推。战士们一看,呼啦一下围上去。大家同心协力,车子终于驶出了泥坑。可一转身,营长又不见了。
  “营长去哪了?”黑暗中有人问。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找!”战士们回答。
  果然,三连四班的车在下坡时,由于颠簸太厉害,牵引钩同炮上的牵引杆拧住了。战士们敲的敲,扭的扭,就是弄不开。“要把牵引杆卸下来。”话音未落,王恒德早已挽起袖子,抄起了扳手。他一会儿弯腰扳螺丝,一会儿钻到牵引杆下冲插销,故障很快就排除了。
  还有一次,高炮营奉命要到某地执行任务。眼看出发的时间快到了,还有几门炮没检修完,炮工翟文俊非常着急。正在这时,王恒德笑呵呵地进了修理组。
  “小翟,不是还有几门炮没检修吗?走,我们一块修。”
  “那怎么行?您工作那么忙!”翟文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你以为营长是干什么的?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营长的岗位。”王恒德说完,工具箱一背就往炮场走。
  王恒德仔仔细细检查了每一门炮,发现哪个螺丝松了,连忙拧紧;看见哪件仪器没归位,赶紧归位。直到确实没有问题了,他才带着满身的油污和汗水,满意地离开了炮场。
  1967年,王恒德被派到宝鸡县潘溪公社支农。自从踏上潘溪这块土地,他就把自己的心同当地人民的利益系在一起了。
  为尽快熟悉情况,王恒德带领支农小组,跋山涉水,从渭河滩到秦岭深处的十八盘,走遍了全公社15个生产大队、100多个生产队。每到一处,总是深入到田间炕头,和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倾听意见,了解情况。
  1968年秋,一个月的连绵阴雨使得渭河水猛涨。潘溪公社滩田边上的河坝决堤了。冲破河堤的洪水像脱了缰的野马,狂奔不羁,扔下去的沙袋立即被卷走,木桩打不上,缺口越来越大,滩上5000亩即将成熟的庄稼眼看就要化为乌有,干部、群众焦心如焚。这时,王恒德带着全营指战员赶来了。他脱掉衣裤就要往水里跳,通信员一把抓住他说:“营长,危险!”王恒德甩掉通讯员的手大声说:“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只能向前冲,怎么能向后退?”他话音未落,人早已跳进冰凉的洪水之中。在王恒德的带动下,战士、社员纷纷跳进水里,用身体组成一道铁壁铜墙……洪水退缩了,缺口堵住了。这年秋天的庄稼收成特别好。看着家家房檐下、大树上挂的成串的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和打麦场上堆得像小山似的红高粱,人们都说:“这多亏了王营长啊!”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王恒德决定加强民兵训练,搞一次实弹演习。
  10月1日,晨熹微露,老虎沟的演兵场上早已杀声震天,弹声隆隆。该18岁的党根礼投弹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弹演习,心里无比激动。只见他小心地拉开弹盖,将拉火环套在无名指上,然后活动了一下手臂。接着,就在他抡起胳膊投弹的一刹那,手榴弹突然滑脱,落在右侧的山坡上,又滚到他的脚边,噗噗地冒着青烟。党根礼惊呆了……三秒钟,再有三秒钟手榴弹就要0!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王恒德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将党根礼推倒在两米之外。他转身刚要拣手榴弹,发现党根礼又不放心地探起身子,于是又一次扑过去将他按倒。当王恒德再扑向手榴弹时,“轰”的一声,手榴弹0了……党根礼得救了,民兵们安然无恙,而王恒德却倒在血泊之中。后经多方竭尽全力抢救,王恒德终因伤势过重,于1969年10月7日牺牲。
  王恒德牺牲后,宝鸡地区在市体育场为他举行了万人追悼大会,并将他的遗体埋葬在他牺牲的地方——红旗大队后山坡的老虎沟边。兰州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杨立新)
  
同年(公元192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