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威海市> 文登人物

王道廉

[公元1923年-1946年]

王道廉为[公元1923年-1946年]

  王道廉,1923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天福山镇西北岔村一户农家。在王道廉年幼时,他的父亲因操劳过度,无钱医疾,过早去世。家计全靠母亲一人竭力支撑,原本清贫的家境,日子过得愈发艰难。王道廉生性聪慧,从小懂得体贴母亲的辛酸,六七岁时就开始上山拾柴,帮助母亲干些零活。母亲看他是颗好苗苗,千方百计节衣缩食,借钱供他上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家庭的不幸遭遇和清贫的生活,使王道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倔强不屈的性格。有一次在学校里,富家子弟寻衅滋事,欺负穷孩子,老师故意偏袒豪门子弟的做法,激怒了王道廉,据理与之抗争。老师欲以教棍相向,王道廉奋力夺下教棍,折成两截,弃之于地下,为穷人家的孩子出了口气。
  1935年,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王道廉的家乡文登爆发了震惊全省的一一四农民-。虽然这场农民起义风暴在军阀韩复榘的-下而失败,它却对王道廉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地震撼,将来长大后要替穷苦人做主、出气的朦胧抱负,在他的心中萌动。为此,他白天在校发奋读书,晚上到村武术房拜师习武,立志将来要做水泊梁山好汉那样侠义之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是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响应党中央“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号召,在文登县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救国军第三军。正值高小毕业的王道廉再次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明白了劳苦大众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鬼子,才能有好日子过的道理。他随即报名要求参加救国军第三军,实现自己的报国大志。但因他年龄太小不便收留,部队领导千方百计地说服他回村参加了自卫团。从此,宣传抗日救亡,站岗放哨,为部队传送情报,他样样工作干得欢,但心里仍念念不忘去参军的事。
  1938年2月,救国军第三军西上蓬莱、黄县、掖县作战。王道廉食无味、卧不安,整天没着没落的,连做梦都在喊:“我要去找‘三军’,我要参军”。母亲看着年仅15岁的儿子,心疼地说:“孩子,你还小,在自卫团也一样抗日救国,等长大了再参军”。王道廉紧紧攥着0手央求道:“妈,参军我是铁了心啦。再说,要是人人都等,那咱们的国家靠谁来保护。”母亲见拗不过儿子,只好转身默默地去给儿子准备干粮。是年5月,王道廉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黄县追上“三军”,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入伍后的王道廉,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他暗下决心,当兵一定要当个好兵。一下连队,他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在炎炎的烈日下练射击,汗水浸透全身,他全然不顾;数九寒天,在凛冽的寒风中,他练刺杀,练投弹;夜深人静时,他悄悄起床,练习奔跑,练习翻越障碍;休息时,他教战友们武术,相互切磋军事技术。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道廉迅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凭着过硬的军事技术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并于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在掖县土山突袭日伪据点战斗中,王道廉第一个翻过砖墙,率领一个排冲入敌据点,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干净利落地全歼守敌40余名,我无一伤亡。
  1942年,国民党十二师两个团的兵力,偷袭南海军分区,包围了分区驻地卓民沟。在敌先头部队冲入村内逼近军分区机关的关键时刻,王道廉率领一个连及时赶到,拼死击退了敌人,掩护分区机关突出重围。
  1944年,他率八连到胶东军区执行护送干部的任务,返回宿营在莱西县南于家寨子村时,由于汉奸告密,八连被国民党葛子明部八个连的兵力包围。在作战十分疲劳,顽军十倍于我的危急情况下,王道廉非常沉着地指挥全连仅有的70个人,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葛部的指挥阵地,使敌人群龙无首,阵脚大乱,八连安全地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此次战斗,激战两个小时,打死打伤敌人百余名,而我仅有五六名战士受轻伤,创下了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击敌要害,扭转战局的光辉战例。
  王道廉在战场上打仗不怕死是出了名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政治学习,善于积累和总结战斗经验。每逢部队发下来报纸,他都深研细读,吃透精神。遇到重要的文章社论,或剪下来或抄在小本本上,认真加以保存。他一手拿枪,一手握笔,注意积累、总结战斗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有一次,他指挥城阳战斗,由于部队冲锋时冲过了头,直冲到城阳附近,遭受到顽军反击,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战斗结束后,王道廉深刻地反思自己,并在日记中写道:“指挥员应了解掌握部队的特点,下达的命令必须明确肯定。这次虽然了解部队冲出去难以收回这一特点,但命令下达时没有肯定打到何种程度为止,没有明确规定部队的任务,致使遭受不应有的伤亡。”正是他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因而进步明显。很快便由副排长提升为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副营长、营长等职,深受战士们信赖。
  王道廉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时刻保持乐观的革命热情。1945年前后,南海区遭受日伪军反复的扫荡,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十分艰苦。当时不少同志因此要求调离南海区。而身体有伤残的王道廉,几次都有机会调离,但他坚决不肯离开紧张的战斗环境,始终同南海军民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同时,他体谅党和人民的困难,冬天不领大衣、棉被,只穿一身棉军装。在酷寒难耐的冬夜,他钻到铺草里过夜。别人担心他受不了,他却幽默地回答:“天天都能当‘团长’真不错。”
  1946年10月,刚提升为团副参谋长的王道廉所在东海独立团,接到攻打太祉庄的战斗命令。战斗前一夜,团-根据王道廉一贯的战斗作风,劝他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到火线上去。而在第二天战斗一打响,王道廉便率领着指挥所,随着战斗的进展向前沿移进,他沉着、冷静、果敢地指挥部队,一次又一次对敌发起冲锋。就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战后不久的1947年,山东军区追记王道廉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称号。1986年,文登人民把他的遗像安放在文登烈士灵堂,以示永远缅怀。
  (吕忠全杨庆发鲁民)
  
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