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蒲风

[公元1911年-1942年]

蒲风为[公元1911年-1942年]

  蒲风(1911~1942)
  蒲风,原名黄日华,学名飘霞、黄风,蒲风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广东梅县人。蒲风幼时家贫,4岁丧父。14岁时入梅县学艺中学。此时国民革命军东征到达梅县。他常与东征军中的共产党员往来,不久参加共青团,并开始新诗创作,与同乡任钧结为亲密诗友。民国1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于民国17年秋到印尼,与党失去联系。但仍宣传革命思想,曾与人合作出版不定期刊物《狂风》。民国20年回国,同年秋初,考入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读书。不久,由中共党员胡一声介绍,与洪灵菲、戴平万、杨骚、穆木天等人认识。此时期,蒲风广泛阅读新文学书刊,继续写作诗歌和小说作品,为他后来从事革命诗歌活动打下了扎实基础。翌年初,经任钧介绍,参加“左联”。9月,与任钧、穆木天、杨骚等人发起组织作为“左联” 团体的“中国诗歌会”,任总务干事,并参与出版会刊《新诗歌》。民国23年夏天,由上海返回故乡。同年冬,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补习日文,并积极参加“左联”东京分盟的活动,在留学生中组织“诗歌座谈会”,主编在东京出版发行的《新诗歌》。此时期,蒲风曾与鲁迅通信,并拜访过避居东京的郭沫若。民国25年夏,他回到国内,赴青岛与袁勃、王亚平等创办《青岛诗歌》,撰文提倡“新诗歌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夏末赴福州,至翌年初离开。又先后到汕头、厦门,从事诗歌活动。曾在厦门组织“厦门诗歌会”,与童睛岚合编《厦门诗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是年8月,返回广州,与黄宁婴等扩大“广州诗坛社”,改为中国诗坛社,被推为《中国诗坛》的主编,开展进步诗歌运动。民国2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末,响应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到陆军一五四师九二二团,任团部书记室副官。次年春,辞去军职,奔母丧返家。不久任教于故乡松口国光中学。民国29年8月,与夫人谢培贞到广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被介绍前往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年初冬,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战地文化部门工作。民国31年8月13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安徽省天长县。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