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人物

潘汉年

[公元1906年-1977年]

潘汉年为[公元1906年-1977年]

  潘汉年,190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潘汉年忠实地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潘汉年到达中央苏区,先后任江西苏区党的中央局宣传部长、赣南省委宣传部长。1934年,潘汉年作为中央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代表,到福建与十九路军谈判,签订了停战抗日的协定。1934年10月,潘汉年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遵义会议后,潘汉年受中央派遣,与陈云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决定和中央红军长征情况。1936年1月,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以“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在莫斯科与国民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进行接触,表明红军联合抗日主张,拉开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序幕。“西安事变”前后,潘汉年以我党联络员和谈判代表的身份,到南京、上海等地沟通联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对日伪的情报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获取了日伪军事动向的重要战略情报,并建立了从上海到淮南、苏北解放区的地下交通线,在“皖南事变”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保证了上海与解放区的人员和物资往来。
  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潘汉年根据中央的指示,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停留在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郭沫若等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护送到解放区,出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底,潘汉年组织策动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起义,使大批技术人员、资产和档案资料完整地保护下来。毛泽东同志发了贺电:“甚为欣慰。即望团结一致,坚持爱国立场,保护祖国财产,以待中央人民政府的接收。”
  1949年,潘汉年参与了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潘汉年在香港与中航总经理刘敬宜见面,对他们的行动给予积极评价,给他们分析了形势,指出起义的光明前程,并就起义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周密策划。1949年11月9日,两航人员在香港宣布起义,随后将12架民航飞机安全飞到北平和天津,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部长、-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等职。1977年病逝。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