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人物

宋绮云

[公元1904年-1949年]

宋绮云为[公元1904年-1949年]

  
宋绮云
  宋绮云(1904~1949)原名元培,字复真。江苏邳州人。1925年6月由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毕业后回邳县教书。1926年10月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后随部队赶往南昌参加起义,途中被中共组织派往南京从事秘密工作,曾打入南京市警察局任大队长。1928年春中共南京地方组织遭敌破坏,宋被派回邳县,曾任中共邳县县委书记。1929年7月中共邳县组织连遭破坏,宋转赴北平,同年冬到河南南阳杨虎城部,任《宛南日报》总。1930年11月杨虎城被任命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宋随杨部抵陕,被任命为《西安日报》主编。
  1931年夏,杨部接管《西北文化日报》,任命宋为报社副社长兼总,主持报社工作。他安置中共地下党员、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参加报社工作,逐步清除了、记者中的反动分子,使报纸面貌为之一新,成为进步力量动员民众,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罪行的重要阵地。1932年下半年,鄂豫皖、湘鄂西两块革命根据地未能打破蒋介石50万大军的“围剿”,先后实行战略转移。1933年元旦,全国各大报纸都在“新年献辞”中吹嘘南京政府“剿共”的“胜利”,而宋主持的《西北文化日报》却发表他写的《危机严重之新年》的社论,指出:国难当头,生灵涂炭,当局“将何以克服未来之危运”?!宋很注意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同人们时时想着民众、想着国家。1935年,他在《报学季刊》发表《对于发展边疆新闻事业之意见》,指出:“吾辈操新闻事业者诚以抱大无畏之精神,‘到边疆去!’为国家做开发之先锋。”“若仅在交通便利、社会繁荣之都会作广告收费之打算,殊非操新闻事业者应有的态度。”他在《西北画报》第17期上发表《国画漫谈》一文,还给国画家指出明确的方向。他说:“现在的时代是血与泪交流着,到处都有惊人的喊声和事实,我们如充耳无闻,熟视无睹,坐在斗室里拾古人遗骸,充其量亦不过如郑板桥所说:‘为文人雅士之赏玩而已,于国计民生何有哉’。处今之世,有天才有功夫的画家们,当知所以努力之方向矣。”1936年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时,他被选为宣传部副部长,兼做总务联络工作,积极创办该会会刊《抗日救亡周刊》。
  1936年在援绥抗战运动中,宋连续在《西北文化日报》上发表社论和文章,对于组织募捐、发起组织各类救国会和以各校师生为主的万余人援绥--,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10月19日鲁迅逝世。宋按照中共西北特支决定,以文化教育界名义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并致悼词;还在10月21日的《西北文化日报》上发表了《敬悼鲁迅先生》的社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前一天晚上,他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13日,《西北文化日报》发表了他的《昨日张、杨兵谏与八项救国主张》的社论和《何处是中国的出路》的文章;14日,又发表了他的《关于救国抗日几点意见》;15日以后,《西北文化日报》几乎天天都有他撰写的文章,诸如:《最近国际形势与我国解放运动》《辟“安内攘外”之谬论》《“一二·一二”纪念宣传大纲》《辟蒋介石之准备论》《与罗家伦的一封信》。22日和27日,还发表了他写的《从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到自力抗战》《蒋离陕后我们应有之努力》等社论和《双十二兵谏的伟大意义》《双十二革命行动之前因后果》《一片民众解放声》《民众与张、杨的救国斗争》∠京飞机政策的错误》《还想挑动内战吗》等时评。这些社论、时评和文章,对于统一民众思想、鼓舞斗争意志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期间,宋还在杨虎城支持下,负责接管中央社陕西分社、广播电台、《西京日报》和《秦风日报》等舆论工具。在接着成立的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中,他被推举为委员,积极开展营救政治犯出狱和募捐活动。他还出面联合西安各报业同人成立了新闻记者救国会,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7年春,杨虎城出国“考察”,宋脱离杨部及《西北文化日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返回西安,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斗争。1938年初,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去河北省临时政府鹿钟麟处,任政治处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负责与八路军总部的联络。不久,又被派往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难民服务团,任总干事。因开展抗日宣传,遭受特务的威胁和限制。1939年复返西安,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兼总部干训班政治教官。他感慨地说:“我所以出来任教官,就是希望由我教出来的军官都能坚决抗日,反对蒋介石打内战。”
  1941年7月,宋在陕西省长安县蒲阳村被国民党特务机关诱捕。妻子徐林侠多方打听他的下落,不料中敌圈套,与幼子宋振中一同被捕。
  徐林侠,1904年生,与宋同乡,也是江苏邳州人。她从小就有一种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为抗婚曾用菜刀剁了一节手指。大革命时期即弃学投奔革命,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党邳县县党部执委、中共邳县特支干事会干事。1928年秋,中共邳县县委成立,任县委委员,负责妇女工作,与担任县委书记的宋绮云在共同斗争中建立感情,结为终身伴侣。翌年7月,怀孕待产的徐被国民党-派逮捕,先关在徐州陆军监狱,后又转押至苏州江苏省监狱。任凭国民党-、狱吏严刑拷打,甚至以假枪毙威胁,徐都坚强不屈,没有吐露党的任何机密。狱方无奈,只好在她分娩的前一天晚上,准许她出狱生产,并判以七个月徒刑,直到1930年初,她才抱上振平、振苏一对孪生女儿走出监牢,在河南南阳杨虎城部找到宋绮云,夫妻女儿终于团聚。同年冬举家迁到西安,宋先后主持《西安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工作极为繁忙,徐帮助丈夫联络、接待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参与筹备西北妇女救国会的工作,终日为抗日救国奔忙。
  国民党特务先后将宋、徐和他们的幼子振中(即“小萝卜头”)诱捕,在西安、重庆和贵州监狱关押了八个年头。特务们对宋、徐软硬兼施,使其身心备受摧残。然而他们威武不屈,宁折不弯。-期间,宋还教育、争取了被关押的六名国民党青年军官转向人民;徐除精心呵护、抚育振中外,还经常帮助难友缝补衣衫。1949年9月6日,他们一家三口与杨虎城将军及其次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由贵阳骗至重庆,惨杀在“中美合作所”松林坡的“戴公祠”。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