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施景琛

[公元1873年-1955年]

施景琛为[公元1873年-1955年]

  施景琛
  (1873~1955年)
  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祖籍长乐县,后迁城内泉山之麓贡院里(今鼓楼区中山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泉山学校(民国后改为女子职校),不久,任教于福建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公立苍霞中学堂监督,建校于横山铺。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苍霞中学改为中等工业学堂,仍任监督。其间曾在丽文坊创办《华闽日报》,邀集工业学堂、泉山学堂、福建新闻社同人组织泉山俱乐部,还担任过商业学堂监督、水产讲习所经理、工务总会经理、省咨议局议员等职,以候补知县任用。民国元年(1912年)参加同盟会,先后担任省参议会议员、省农会会长、市政局委员长等职。民国5年,黎元洪任大总统,召景琛赴京任国务院秘书、参议等职。民国16年,回闽。民国17年,协助业师陈衍筹建闽侯县名胜古迹古物保存会,邀县长及地方名士参加,组成保存会董事会。景琛任常务委员,负全盘筹划之责,修复自汉迄清的古迹,同时配备文物管理人员。民国21年10月,闽侯县古迹古物保存会重浚欧冶池,修复欧冶亭、凌云台、喜雨堂、剑池院等古迹。民国29年12月,景琛创设闽中历史博物馆董事会,倡议组织闽中碑林筹备委员会与闽都古迹文化俱乐部董事会,会址分设中山路龙泉古迹与王墓山文昌阁,景琛身兼两会之董事长,筹划扩大闽省古迹保护,并得到闽、赣两省教育厅与建设厅的支持。后因日军占领福州而未果。1949年,景琛定居台北,与于右任等人以诗词遣日。1955年病逝台北。著有《泉山古物编》3卷、《泉山全集》12种、《福州文物实纪》1册、《京华残梦录》6册、《榕城九山纪略》1册、《榕城泉山沿革纪略》1册、《闽都古迹设计》9册以及诗稿《鹭江集》、《石鼓集》、《鲲瀛集》、《鲲瀛续集》等。
同年(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