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人物

沈钟

沈钟为

  沈钟,号鹿坪,字毗陵,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流县调任屏南知县。
  沈钟抵屏南县治双溪时,该村仅40多户人家,无商店客栈,前兼任知县经建县衙因经费不敷已告停,他与随从租住民房,自理食宿。面对困难,随从多有去意,沈钟强调“食皇禄,忠皇事”,并对诸大工程加紧督促,限期完成。历时三年,城垣、衙署及馆、库、庙、阁20多项工程均竣工。又发动乡绅在北门和东门外各建义冢1处。后人称颂:“泽及枯骨,圣王之政”。
  沈钟体察民情,指出百姓生活穷苦是因“山高水冷,岁止一获”。他倡议种植茶树、青靛、苎、棉花,捕取鸟、兽、鱼、虫,以增加收入;发动改造冷水田,提高水温,增产稻谷;倡导改毛猪放养为圈养,囤积猪粪用于肥田,防止猪粪堆积于道和猪践田园;鼓励垦荒,免征三年赋税;主持兴修县治近郊两条灌溉水渠,修辟双溪至龙溪、甘棠至梅花地道路40多华里;炮制“寸金丹”,为民治病。
  古屏分治后,古田绅士为有利其县境童生应试进学,要求两县仍设一考场。但屏南绅民极力反对,纷争激烈,聚众-。沈钟迅即具文呈报府、省,终得批复,两县各设考场。此后三年,屏南20多名童生进取生员。后人称,屏南文运之兴,自此时开始。
  沈钟认为“兴贤育才,尊重乎学校”。他捐俸银500两创办义学,命名“双溪讲堂”,延师执教;制定讲堂宗旨:“崇实学、敦士品、端志趣、弘经济、正文体”等六条;每月参与命题考课,谆谆不倦;购置经、史、子、集57部,从此大兴尊师重教新风。讲堂开设10年,进举人、贡生6人,秀才10人。
  沈钟认为“邑有志,犹国之有史,家之有乘也”。他决心修志,在施政空隙中,分门别类拟就纲目,订成印簿散发各乡,指定专人逐条填注,广搜博采。不到一年,资料汇齐,将要辑录成卷。不久,竟因城垣工程一事被诬陷,仓猝革职为民,调省城审讯近一年。因志书未成,他萦绕于怀,仍回屏南继续修志。两袖清风,经济拮据,衣食多由地方绅民资助。他早晚孜孜不倦,重理材料,条分缕析,细加校对,分为8卷。经两年努力,第一部《屏南县志》纂成,抄成两部,一部交贮县库,一部自存箱箧。他说,志书修成,可告慰自己,也无愧于地方。
  沈钟悄然离开屏南后,士绅甚赞其廉介自持,明于政治,并将其主修的《屏南县志》付于刊印。

  同名人物:

沈钟 江苏省苏州吴中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