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菏泽市> 曹县人物

汜胜之

[汉]

汜胜之为[汉]

  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汉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曹邑(今山东曹县)人。汉成帝时,汜胜之在朝任议郎,管理农业生产,他曾在三辅(今陕西关中)区地教百姓种田,获得丰收。他把自己和关中老百姓从事农业耕作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写成农学著作18篇,《汉书》把这本书称为《汜胜之十八篇》,后世称为《汜胜之书》。该书写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后期,已佚。北魏时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保留了《汜胜之书》中的部分资料。
  《汜胜之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耕作、选种、播种、溲种法、区田法和几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如记载关中农民种瓠瓜(葫芦)的技术,是翻松土壤,施足底肥,在一个坑内埋10粒瓜种,当10棵瓜苗长到2尺高时,用布条把瓜苗扎在一起,待几天后,10棵瓜苗就长在一起,然后选其中长得最壮的一颗留下,将其余9棵掐去。这样,一株瓜蔓有10条根在地下吸收水份和养料,结出的瓜特别大。
  再如,《汜胜之书》中记载了桑苗截干法。这种培植法是把第一年生长起来的桑苗,用利刃贴着地面截断,到第二年桑树苗长得又快又茁壮。这种方法,直到今天关中地区的农民还使用。
  《汜胜之书》所讲述的区种法,是把土地划成许多长方形小区,根据土质好坏和作物品种的不同,分上农区、中农区、下农区,各类区的土方大小、间隔、下种、施肥都有区别。这种方法虽然费力费时,但却能提高产量。
  《汜胜之书》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种子处理技术,叫溲种法。播种前20天,把收集的牛、马、猪、羊骨砸碎,用雪水煮沸三遍,滤去骨渣,将中药材附子放入水中浸5天,滤去附子,加入牲畜粪便,搅成糊状,把种子放进去“溲种”。经过这种处理的种子,具有出苗齐、耐旱、抗病虫害的优点,作物产量较一般种子高。
  汜胜之对推动关中农业生产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