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永定人物

沈国良

[公元1894年-1987年]

沈国良为[公元1894年-1987年]

  沈国良(1894~1987),字高袍,永定县湖山乡里佳村人,15岁往漳州保生堂拜名师胡伯良学医,经7年苦学,扎下深厚的中医学功底。
  民国5年,国良别师到平和县秀峰村创办保生堂,民国15年前往漳州竹林参药行、平和山格沈李济等药行开诊。民国25年,他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吉林丹的永生堂开业行医。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华侨爱国团体,带头捐资支援祖国抗战,被推选为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委员。民国32年,他毅然回国,重返平和,在县城太和药房行医,直至解放。
  解放后,沈国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热心救治病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1951年当选为平和县首届医协会主任,1962年当选为第二届卫协会副主任,翌年,受聘为省医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任县政协一、二届委员、县科协委员、省中医学会会员、县医学顾问、城关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国良擅长中医内科。他运用中医气、血、水的生理、病理观,独创“四消饮”基本方,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治愈许多疑难重症患者。他善于吸取民间验方,对草药的根、苗、花、果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和见解,提出“以核散核,以藤穿径,中空通络”的用药规律,对补法的见解独到,主张“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水以行为补”,反对盲目进补的世俗偏见,提倡病后进补应以“五谷为寿,五果为充,五味为调”的养生之道。他还潜心钻研有关妇科疑重症的治疗方法,对儿科也颇有建树。他研制“降病丹”等10多种药散,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沈国良医师很重视在积累治疗经验基础上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早在民国25年,他就在马来西亚的《星州日报》发表《痰饮》论文一篇。解放后,他在省、市、县各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6篇。1981年以后,《龙溪地区老中医经验汇编》收载他撰写的学术资料16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医师虽已年迈,但在助手协助下,仍撰写了约7万字的《沈国良医案医话》3辑。他在病重弥留之际,嘱托助手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作重新整理,公诸于世。
  沈国良行医70载,在平和奋斗60春秋,还培养医学人才300多名,进入晚年之后,仍手持拐杖,肩背3节手电筒,为民治病,深受大众敬仰。1984年,福建省卫生厅授予他福建近代名医称号。他曾多次荣获省、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归侨老模范、先进标兵等称号,1982年、1985年两次参加省政府召开的先-表会,受到省委书记、省长及国务院卫生部领导的接见,1986年12月29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24日逝世,终年94岁。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