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福安人物

阮英平

[公元1913年-1948年]

阮英平为[公元1913年-1948年]

  阮英平(1913~1948年),原名兰茹,又名阮玉斋,1913年9月24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县黄岐乡顶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读过两年私塾,在一家饼店当过学徒。在闽东水陆交通重镇——赛岐“旭记”茶行当茶工时,他结识了茶行木工、共产党员陈洪妹。陈洪妹是赛岐附近象环村人,他领着阮英平秘密开展农-动。1931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邓子恢到福安县巡视农运工作,一度受阻的农-动又活跃起来。阮英平和陈洪妹一起,活动在赛岐、甘棠、顶头一带的村镇,发动群众,秘密组织农会。1932年,阮英平经陈洪妹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10月,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曾志、任铁峰等到甘棠领导农-动,组织甘棠-。阮英平参加了莲花山积极分子会议和-准备工作。
  23日凌晨3时,任铁峰、陈洪妹率领200多名红带会员,悄悄接近甘棠。阮英平和另一名会员化装成挑水工,摸到敌海军陆战队驻地,本想先干掉哨兵,但被敌人发觉。敌人大喊“口令”,阮英平见状,果断高呼:“冲啊!”率先向敌人扑去。后面的红带会员一拥而上,冲进祠堂。敌人从熟睡中惊醒,仓惶应战。一场短兵相接,击毙敌军一个排,缴获驳壳枪一支,步枪20支。
  敌军旅长林秉周妄图对红带会员进行报复。11月9日夜,派一个营的兵力,企图消灭红带会,被红带会员发觉。阮英平率队冲出重围后,杀了一个回马枪,与红军第一支队配合,解救了被困在祠堂内的第五支队。与此同时,曾志、陈洪妹带甘棠、港岐红带会员助战。敌军一个营在我内外夹击下,向祠堂后山逃去。这一仗又歼敌几十人,缴获一批0弹药。
  甘棠-两战皆胜,阮英平显出英勇善战的军事才能和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受到同志们的称赞。不久,福安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阮英平被选为军事委员。
  1934年,在方圆几十里的闽东大地上,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成立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地运动。在创建苏区,粉碎敌人多次“围剿”的战斗中,阮英平带领南区游击队协同红军作战。这年1月,在反击敌军围困甘棠的战斗中,他面临险境,毫不畏惧,登上城楼,指挥作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动引走敌人主力。当尾追的敌兵立足未稳之时,他又率队杀回马枪,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使我军突破了重围。
  4月22日,阮英平得知他的革命引路人陈洪妹等83人不幸遇难的噩耗,悲愤至极,即率安德县游击队,配合红十六连,攻打宁德龟山,一举消灭了龟山反动民团,处决了民团头子林益民三兄弟,为死难的战友报了仇。
  中央红军长征后,敌人对闽东根据地实行大规模“围剿”,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一些著名的红军指挥员和党政领导人壮烈牺牲。300里红色苏区陷于严重的-之中。敌人抓不到阮英平,便捕抓吊打他的0亲,烧了他的家园,妄图压迫他脱离革命。阮英平在与闽东特委和独立师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带领一部分县委干部和红军战士,在宁德县梅坑一带的深山密林中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
  1935年初夏,闽东山区鲜花盛开,百鸟齐鸣。阮英平率领的游击队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同叶飞、范式人领导的红军会合。这时的闽东特委委员,只剩下叶飞和阮英平。经叶飞提议,在寿宁含溪重建了闽东临时特委,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根据含溪会议决议,特委为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区,同时对内恢复老苏区,成立游击区办事处和苏区办事处,阮英平任游击区办事处主任兼宁(德)屏(南)古(田)中心县委书记,担负起开辟新根据地,发展苏区的重任。于是他率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纵队长沈冠国)在赛江以及周宁、屏南、宁德、古田、闽侯等县开展游击战争,闽东革命再次出现0。
  在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阮英平带领群众和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闽东根据地成为南方各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坚持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中共闽东特委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遂改变斗争策略,于1937年成立“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叶飞任主席,阮英平任副主席。阮英平坚定地贯彻执行新的斗争策略,采取各种方式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发出合作抗日谈判的倡议。在闽东国共和谈中,国民党福建当局曾指定要闽东特委派阮英平作为谈判代表,妄图委任旅长职务来收买他。阮英平在谈判桌上坚持党的原则和革命气节,揭露反动当局的阴谋,胜利地完成了谈判任务。
  1938年2月,闽东红军游击队奉命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为团长,阮英平为副团长,率部从屏南棠口出发,开赴抗日前线,艰苦行军到达浙西。不久,第六团开到浙江开化县华埠镇,与闽北游击队编成的第五团会合,4月抵达皖南岩寺,叶飞任团长,吴盤(吴克刚)任副团长,阮英平改任政治处主任。这时,军部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阮英平有幸被选上。5月初,他同第五团团长饶守坤等五人,从皖南出发,经南昌、武汉、郑州、西安,顺利抵达延安。
  1939年9月底,阮英平结束学习生活,与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一起回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被留在军部任政治协理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阮英平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政治委员。他同团长廖政国、政治处主任孙克骥等率领部队,投入了反“扫荡”战斗。1941年4月,日伪军对苏中第三分区进行八路“扫荡”时,阮英平的肺病复发,他坐在担架上坚持指挥了泰(兴)黄(桥)公路的反“扫荡”战役,第二团攻克东石梅据点,取得全胜。战后,部队在泰兴县顾高庄以交地区休整。这时,阮英平的病情更严重,叶飞指示通过地下党关系,把他送到上海红十字医院治疗。半年后,他病刚有好转,就回到部队。阮英平在第二团实际工作只有四个月时间,但他那艰苦奋斗,深入扎实,为人师表的工作作风,给部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年9月,阮英平升任第一旅(兼苏中第三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以后,第一旅经过几次反“扫荡”战斗,部队伤亡较大,补充了一批新兵,吸收了一批解放战士。在部队成分变化大的情况下,阮英平适时提出利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政治整训的意见。他率政治干部深入到各团,讲解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性质、任务,讲解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讲解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各级干部言传身教,使部队战斗力不断提高。1944年3月上旬,第一旅在车桥战役及后来收复曹甸镇、泾口镇、泾河镇、周庄、塔儿头、望直港等日伪据点的战斗中,0地完成了艰巨的作战任务。
  到1944年冬,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同日伪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共中央为了发展华南、东南各省的抗日战争,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决定成立苏浙军区。第一师第三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任命陶勇为纵队司令员,阮英平为政治委员。12月下旬,他和陶勇等纵队领导人,率部渡江南下,向天目山进军,开辟浙西新区。
  1945年1月中旬,在阮英平等率领下,第三纵队第七支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至安徽省广德以南地区,建立了前进阵地,打开南下天目山的通路。在这里,阮英平根据部队从江北到江南,由平原到山区,环境变了,作战任务变了的特点,领导部队学习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和新区的方针政策,同陶勇等领导人分头到各支队,讲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例,强调在作战中要坚决贯彻毛泽东的运动战、歼灭战的思想,坚决执行命令,协同作战。同时,还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和政策纪律教育,展开山地战的战术技术和夜间训练。
  正当苏浙军区部队积极准备向日伪进攻之际,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苏浙皖挺进军第六十二师及忠义救国军、保安团等共五个团的兵力,由天目山向浙西孝丰地区向第七支队进攻,妄图切断我军后路,进而消灭刚过江的新四军部队。2月14日拂晓,顽军以一个团兵力猛攻第七支队上保里阵地。新四军第七支队是由老七团改编的,无论是黄桥决战,还是强攻车桥;无论是痛歼日军保田大队,还是如东遭遇战,都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一败涂地。2月16日,第七支队同敌人浴血奋战,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至黄昏,在第八支队第二营的配合下,开始反击,歼灭了顽军这个团。紧接着,阮英平和陶勇等率第三纵队全部出击,在友邻第一纵队的配合下,至2月18日,战斗结束,歼灭顽军1700余人,乘胜解放了孝丰县城,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3月1日,顽军第五十二师、第一九二师、六十二师各一部及杂牌部队共12个团,又向孝丰地区进攻。阮英平等迅即率部进行了第二次反顽作战。从6日至29日,经连续作战,歼灭顽军六个营,然而,率部尾追逃敌,占领天目山,解放了临安县城。至4月初,又同兄弟部队一起控制了浙西北天目山与莫干山之间纵横百余里,包括广南、孝丰、安吉、武康、德清、吴兴、余杭、临安、于潜、长兴等10个县城的广大地区。
  5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调集14个师的兵力,进攻天目山。阮英平等率第三纵队参加了第三次反顽作战。下旬,敌七十九师进至富春江以北,另一个师进扰孝丰。第三纵队击溃了第七十师,攻占新登城,随后粉碎顽军10个团的反击。6月15日,第三纵队奉命反击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18日夜,第三纵队和友邻第一、四纵队,将敌五十二师紧紧包围,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全歼该师两个团一个营。第三次反顽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毙、俘敌副师长、七十九师参谋长、突击纵队副司令以下6800余人。三次反顽作战,解放了江南大片土地,为我军在江南实施战略-做出了贡献。
  天目山地区第三次反顽战役结束后,阮英平等人率部队进入皖东南郎溪、广德地区休整,后来率第三纵队参加抗战大-作战。从8月16日至9月14日,先后解放了浙江长兴、安徽郎溪、江苏溧阳等10个县城,大小据点100余处。这时,苏浙解放区东至太湖,西至小丹阳,南至安吉、孝丰,北至长江,连成了一片。
  1945年10月,阮英平等奉命率部从江苏省武进县魏村附近北渡长江,撤至苏北涟水县。1946年夏,阮英平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1947年5月,受命回到福建,担任中共闽浙赣区委书记兼军事部长。7月,他回到阔别九年的闽东地区后,立即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分析敌我双方情况,举办干部训练班,宣传全国的胜利形势,恢复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和农会、妇女会、青年团等。利用干部、战士的捐款,在宁德松溪一带创办了四个农民供销合作社,除销售和生产生活物资外,还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和生活困难,发展生产以改善生活。
  阮英平以闽浙赣游击队第二支队为主力,将原有几支游击队合编为一支部队,亲任指挥。他率队先后攻打了闽东北德洋、虎坝、赤溪、霍童等乡公所,缴了反动民团的枪,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伪保长和民团头子。他还派出武工队在周宁、屏南、政和等地活动,打击反动势力,重建根据地。
  1947年9月,中共闽东地委成立,阮英平兼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闽东重新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地方当局纠集两个团的兵力,以“移民并村”、“清查户口”等毒辣手段,阻隔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重点“围剿”宁德根据地,妄图一举消灭闽东党政机关和游击队。这时党内出了叛徒,向敌人提供我军的情况,致使一些干部群众被捕,闽东革命又面临严峻考验。阮英平决定在宁德天湖山召开地委紧急会议,决定先给敌人一次打击。会议刚刚结束,阮英平得到敌人已经行动的情况,他果断指挥部队在坝垄后山伏击偷袭我军的国民党保安中队,击毙大队副楼祖华。接着,又智取营溪,镇压了反动保长,两战皆胜,缴敌枪30余支。随后,部队分头撤往罗源等地活动。
  1948年2月,留在宁德坚持活动的阮英平及其部队由于叛徒出卖,在梅坑乾楼被敌保安团包围。阮英平和警卫员突出重围,准备赴省委汇报工作。半路又被敌人冲散。他佯装遭土匪抢掠的商人,只身来到宁德泽中大窝村范起洪家暂避风险,范答应为他带路去福州。那天,适逢范起洪的邻居范妹仔家办丧事,同村的周玉库与阮英平同住一室。歹徒发现阮英平身上带有黄金,顿起谋财害命恶念。
  2月3日晚,天黑得像锅底。范起洪等三个歹徒诡称送阮英平去福州,行至宁德县狮峰村时,趁阮英平不备,用乱棍打死阮英平,搜去他身上的金镯、钢笔、手表等财物,把尸体埋在炭山的一座山寮废墟之中。阮英平这位在枪林弹雨中纵横驰骋的优秀的军事领导人,闽东人民的优秀儿子,没有牺牲在炮火硝烟的战场,却死在一伙财迷心窍的歹徒乱石棍棒之下,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在阮英平遇难40周年之际,林秀明赋词《满江红》,以悼念之:
  闽海之东,
  燎原火发。
  红旗高举,
  犁庭扫穴。
  立马湖山峰独秀,
  凌云翠柏坚如铁。
  走马取甘棠,
  为人民解放,
  风餐露宿。
  壮志将酬遭暗算,
  群英负屈堪悲切。
  历史转乾坤,
  烈士生前亲密战友叶飞副委员长也从北京发来电文:“英平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英平同志盛年早逝,我痛失挚友,闽东人民失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烈士英名永远留在人民心里。”
  (王书洪)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