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吕渭生

[公元1885年-1950年]

吕渭生为[公元1885年-1950年]

  吕渭生,字俊周,南安诗山苏美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其父吕尚科以农为业,三位哥哥先后南渡菲律宾谋生。其三兄吕双合,后来成为马尼拉航海业的巨子,还参加同盟会,任该会在菲律宾的筹饷委员,筹款支援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后,渭生入福建省立法政学堂攻读,毕业后从政。在反袁运动和北伐战争中,渭生奔走声援,先后结识国民党要人胡汉民、李济深、李宗仁等。民国11年冬,许崇智率领讨伐陈炯明的东路讨贼军入闽扩充队伍,委任渭生为新编陆军第二师中将副师长兼福建省实业厅长。民国14年,渭生到国民党厦门市党部工作。民国21年夏,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入闽,翌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反对蒋介石,渭生参与其事。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渭生避祸潜居鼓浪屿,旋即由其三兄双合派船接往菲律宾协助经营船务。
  吕双合在华侨中是个颇有影响的人物,蒋介石通过国民政府驻菲领事馆向吕双合表示,欢迎渭生回国协助侨务工作。渭生于民国27年到南京任国府侨务委员,民国31年升任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渭生积极发动华侨捐献,支援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中断,渭生任侨委放赈专员,曾到福建侨乡对归侨、侨眷进行慰问、赈济。他顺途回乡,倡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忠烈祠”于诗山公园里,规定每年7月7日致祭抗日先烈。
  渭生曾被选为“国大”华侨代表。民国37年(1948)初携眷回乡定居。在乡期间,组织“诗山磊社”,社员100多人,均是老人,以“协助地方建设,为民排难解纷”为宗旨,规定每半个月议事聚餐一次,集资修葺诗山公园及千年古刹凤山寺。
  民国38春,其子接他到香港居住。1950年在香港病逝,终年66岁。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