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云南省> 昭通市> 大关人物

罗占云

[公元1910年-1948年]

罗占云为[公元1910年-1948年]

  罗占云,1910年出生于云南省大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给地主放牛,10岁进地主作坊当童工,15岁毅然投身滇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征程。
  怒潮澎湃,
  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
  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
  引导被压迫民众。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唱着黄埔军校校歌,从广东出师北伐。罗占云随军征战,于11月胜利抵达江西省南昌。年底,朱德根据中共-的指示,创办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罗占云应选入学深造。
  1927年6月,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笼罩南昌。党组织决定,迅速结束教育团,一部分学员到赣南,发动群众进行武装-;一部分学员到工农革命军。罗占云被分配到工农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连任排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后的第五天,罗占云随起义部队向广东进军。一路上,他们连续打垮了国民党 派的多次围追堵截。抵达潮汕地区后,罗占云所在部队归属朱德指挥,留守三河坝。在这里,他们与敌军钱大钧部10个团的兵力激战了三昼夜,歼敌千余,但终因敌众我寡而-撤出战斗,离开广东,经福建向江西方向转移。面对寒冷、饥饿、疾病威胁和敌人的跟踪追击,罗占云不怕苦,不畏难,战斗意志更坚。随后,他又和900多名坚定的战友随朱德、陈毅转战湘南,发动湘南-,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1928年4月下旬,部队进入井冈山区,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罗占云经过革命洗礼和艰苦环境锻炼,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井冈山时期,罗占云很注意结合作战实际,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游击战思想。他带领部队灵活、勇敢地进行战斗,很快地由排长升为连长、独立营营长。1930年,罗占云调到红四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任支队长,8月,他奉命率领全支队和兄弟部队一起,突袭湘赣边文家市之敌。针对新战士多,又是第一次打大仗的情况,他一边鼓励大家勇敢作战,不要紧张;一边开展战前练兵,提高大家的战术技术水平。发起攻击时,他身先士卒,猛打猛冲,率领全支队英勇作战,取得了一举歼敌400多名、缴获武器400余件的重大战果。9月,他又带领部队参加了吉安战斗。打下吉安,刚满20岁的罗占云升任团长。先后率领部队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转战南北,英勇杀敌,立下功勋。为此,他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罗占云随军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到达陕北。1936年,他担任陕北第一作战分区司令员,负责靖边、新成、赤源、横山等县军事工作。他多次带领部队去剿匪,总是指挥到最前沿,甚至亲自带领部队冲锋。即使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不下火线。他常说:“一个指挥员,不到最前面去,怎么能鼓舞战士们去英勇杀敌呢!”
  193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李先念 到华中工作,加强新四军的领导和骨干力量,罗占云随同前往,任新四军军部特务营营长。第二年,先后调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副团长、第五支队新八团团长,活动于安徽省天长县、江苏省-县和扬州市一带,为第五支队开辟津浦铁路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当时,根据地刚开辟,部队筹款筹粮、扩充兵员、补充武器弹药都很困难。为了打开局面,站稳脚跟,罗占云带领全团先后两次同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围攻来安之敌的战斗,共毙日军300余人,收复了来安县城。
  1940年2月至3月间,在蒋介石策划下,国民党安徽省的李品仙和江苏省的韩德勤两支顽军,对皖东地区新四军军部进行东西夹击。新四军集中部队主力,向进攻安徽定远县大桥(镇)地区的顽军进行自卫反击,歼敌一部,并乘胜攻克定远城。罗占云带领的新八团,在古城集、八斗岭等地打击顽军,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正当新四军在津浦路西胜利反击顽军之际,韩德勤乘我津浦路东空虚,以七个团的兵力,围攻我半塔集地区,受到我军反击。罗占云率领新八团与兄弟部队,从东面的中路追击半塔集溃逃之敌。在路西中心区藕塘、岗村一线,同前来掩护撤退的韩德勤部常备队第十旅进行了激烈战斗,将敌击溃。定远、半塔集自卫战的胜利,打击了顽固派的-气焰,坚守了津浦路两侧抗日阵地,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罗占云不仅以他丰富的经验,指挥战斗,而且善于利用战斗间隙训练部队,全面提高部队的素质。1940年4月,罗占云担任了安徽与江苏交界境内的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兼独立第四团团长。独立第四团是由原天长县一支地方武装改编成的,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大的战斗锻炼。罗占云积极开展练兵活动,既训练干部战士射击、刺杀、劈刀等基本功;又训练部队掌握灵活机动的战术、养成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还传授红军的作战经验。经过他言传身教,这支部队很快成为军事素质好、作风硬、战斗力强,且擅长打袭击战的主力部队。9月5日,日伪军一万余人,分别由天长、-、张八岭、五河、高邮等据点出动,分进合击皖东抗日根据地。独立第四团密切配合新四军第二师第四、五支队开展了反“扫荡”。在12天里,进行大小战斗65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十分艰苦的阶段。罗占云调任新四军第二师独立旅副旅长。在反击日伪的战斗中,他带领部队从2月至5月,先后参加反“扫荡”作战20余次,在4月中旬仪征县金牛山战斗和5月下旬来安县龙王山、狮子山战斗中,运用游击战术,狠狠打击日伪军,均取得很好的战果,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保卫了我抗日根据地。
  1943年2月,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机关和直属部队,同路东联防司令部机关合并,改为第五旅兼淮南津浦路东军区,旅长成钧兼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赵启民兼路东地委书记,罗占云任副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张元寿任参谋长,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团、第十四团。8月中旬,罗占云奉命率第十三团和东南支队,赴-、仪征一带保卫秋收,与进占八百里桥据点的日伪军在桂子山激战。17日凌晨,日伪大队倾巢出动,向桂子山猛扑过来。罗占云亲率该团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反复冲锋五次,争夺山头阵地,战斗越打越残酷激烈,以至进行近战肉搏。战斗至深夜12时,终将日伪击退。此战毙伤日伪军300余名,其中日军占半数以上。内有三名日军军佐,自参加太平洋战争以来,从未受伤,被吹捧为“-武士”,这次却被我击毙。战后不几天,八百里桥据点的残敌-全部撤走。
  善于选择战机,坚决、勇猛地袭击敌人,是罗占云指挥部队作战的一个特点。1944年隆冬,两淮平原上,寒风卷着漫天大雪,连日不停。罗占云带领独立第四团攻打甘泉山敌据点。甘泉山是扬州到天长公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如拿下甘泉山,就能切断天长、扬州之敌人联系,使我根据地连成一片。但甘泉山并不易取,它周围有一道约六米多宽、三米深的水沟,沟边是铁丝网和一道土墙封闭着,进出只有一座吊桥。罗占云下定决心要利用这种易使敌人麻痹的条件选择恶劣天气拔除这一据点。他先带领部队开展了战前练兵,学习攻碉堡、跳壕沟、爬围墙、越障碍、过独木桥、掷手 等技术战术。尔后,率领部队,行军20公里,深夜抵达甘泉山。部队借着厚厚的冰层,越过水沟,剪开铁丝网,捕杀了敌人的警戒人员,一跃而上,冲了进去。100多名日伪军,揉着惺忪的睡眼,当了俘虏。这一仗,犹如飞兵奇袭。战后,指导员说:罗副旅长指挥打仗,时机选得好,决心果断,打法灵活,教我们的本领,作战用得上,跟着他打仗,我们心里踏实,胜利有把握。
  1945年7月,罗占云升任津浦路东军分区司令员。分区下辖独立四团和来安、冶山、甘泉、盱眙、嘉山、-、仪扬、天长和高邮九个支队。罗占云率领这些地方武装,发动群众,狠狠打击“扫荡”、蚕食的日伪军,巩固和发展路东根据地。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为便于受降,新四军第二师命令津浦路东各县支队在10月成立淮南军区独立旅,罗占云任旅长,李世焱任政治委员。独立旅组成第十天,在来安县水口镇打了个伏击战,击毙日伪军30余人,首战告捷,受到新四军第二师-的表扬。不久,国民党新五军(即所谓的“常胜军”)一个连,由江南窜到江北,侵占我-县城东南面的东沟镇。独立旅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收复了该镇。
  1946年7月,津浦路东军分区改编为淮南军区第三军分区,罗占云任司令员兼独立旅旅长。这时,国民党新五军分两路对我淮南地区进击。罗占云指挥全旅,与兄弟部队一起,向数倍于我的敌人奋起自卫反击。独立旅先后在余家洼歼敌一个营,毙敌营长,俘敌400多人;在天长县东面的汊涧镇歼敌第五十八师500多人,艰苦奋战了七天,终因敌众我寡,地形狭窄,-撤离淮南,退至三河以北,准宝地区。
  1946年9月,组织上安排罗占云到华东党校学习。次年11月党校学习结束,张云逸找他谈话,要他到当时环境复杂、生活艰苦的两淮地区工作。1948年初,罗占云升任淮北军区副司令员。赴任前,他兴奋地对爱人说:“我这辈子是开生荒的,能为两淮人民的解放再出点力,就是牺牲了,也是高兴的。”到达淮北,因旅途疲劳,作战任务繁重和生活环境艰苦,再加上他那九处负伤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使他终于病倒了,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一次,在和一个干部谈话时,竟然晕倒在椅子上;一天夜间,突然昏迷,从床上跌了下来。他的病情日趋严重,经领导和同志们再三劝说,他才同意去医院治疗。从江苏省泗洪县去设在半城附近医院的路上,天冷风寒,他发着高烧,三次从马背上摔下来,使他的病情更加严重,特别是第三次摔下马后,他一度处于昏迷状态。警卫人员看实在不能骑马了,便找来民工,准备用担架抬他,可当他神智清醒时坚决不肯上担架。因为,那年正是淮北闹春荒,群众生活极度困苦。他说:“不能让群众饿着肚子抬我。”警卫员拗不过,只好扶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到医院。那时的后方医院,缺医少药,条件很差。尽管医院想方设法给他治疗,但他终因积劳过深,病情日益危急。4月24日深夜,罗占云在弥留之际,用微弱而刚毅的声音喊着:“革命就要成功了,共产党万岁……”喊着,喊着,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
  年仅38岁的罗占云走完了艰苦战斗的一生,但他留下了对党的忠贞,对人民群众和干部战士深沉的爱,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全国解放后,他的遗骨被安埋在南京市雨花台革命烈士公墓,战友们怀念他,两淮人民纪念他。
  (王甫先罗琢成)
经历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 (公元1927年)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