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莆田市> 仙游人物

罗迎祥

[公元1911年-1947年]

罗迎祥为[公元1911年-1947年]

  罗迎祥,化名郑杰、郑秋江等,1911年10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钟山乡郑洋村。罗迎祥的父亲在当地也算是个头面人物,在村里较有威望,并兼任粮胥,家庭生活较宽裕。
  8岁时,罗迎祥按照父亲的安排进入当地的私塾读书。16岁那年罗迎祥离开老家在几十里外的仙游县城读书。他先在仙游现代中学就读,随后又辗转到集美学校就读,学习初级农林专业。
  在集美学校的二年时间,罗迎祥一边攻读农林专业知识,以便将来帮助家乡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接近进步学生,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举办的读书会、研讨会和-活动等,这一切使罗迎祥思想观念产生较大的变化,开始从父亲一再灌输的读书才能光宗耀祖的封建观念中脱离出来,逐渐萌发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黑暗统治的革命思想。
  1929年夏,罗迎祥休假期间返回仙游,当时仙游革命正处于低潮,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因领导农民抗捐举行-而遭国民党当局镇压,县委的主要领导人被通缉逃往外地,剩下的中共党员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罗迎祥在其堂兄的罗迎滔的介绍下在仙游城北的顶坑宫教私塾。由于罗迎滔是中共党员,顶坑宫又是中共仙游地方组织的地下联络站,这给罗迎祥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在罗迎滔的引导下,罗迎祥开始介入仙游的地下革命斗争。开始,罗迎祥协助罗迎滔做些联络和宣传工作,由于罗迎滔是当时共青团仙游县委委员,主要负责仙游城区各学校的团员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罗迎祥跟随罗迎滔深入城区各学校,同各学校的共青团负责人和学生会领导人秘密接触,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指示精神,揭露国民党当局背叛革命、-革命人士的罪行,发动学生开展宣传活动。随后,罗迎祥又被派到仙游西区的龙华一带进行宣传活动。他在龙华青山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同县委委员林植和余光等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在龙华建立秘密联络站,并经常深入学校、农村,同学生和广大农民接触,还刻印革命传单,揭露社会时弊,宣传进步思想,发动农民、学生进行抗捐斗争。同时,还加强培养农民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1929年底,由于红四军入闽后,促进了福建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共仙游县委抓住有利时机,筹建游击武装,以便开展武装斗争,罗迎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游击队。1930年春,罗迎祥等游击队员化装为肩挑、做买卖的农民群众,突然袭击了何岭关税馆,捣毁税馆的用具,击毙税馆头目张盟,拔掉了长期坑害人民群众的地方税卡,为民除了一害。
  1930年下半年,中共仙游县委遵照省委指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经过一番筹划,仙游县委以西区林植、罗迎祥组织的武装骨干为基础,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并于10月12日袭击了仙游大济民防团团部,当场击毙四名劣绅,缴获020多支, 1000多发。随后,仙游县委指示,游击队在罗迎祥的家乡麦钭岩地区组建了工农红军第一○八团,成为仙游地区的第一支正式武装。罗迎祥为一○八团的顺利筹建,四处奔波,多次在家乡秘密召开会议,动员群众支援红军、加入红军队伍,以壮大游击武装。经过严峻革命斗争的考验,罗迎祥日趋成熟,1931年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底,国民党当局派重兵“围剿”仙游工农红军第一○八团,由于敌强我弱,中共仙游县委决定将一○八团化整为零,隐蔽活动。为了加强城市工作,抽调罗迎祥到城区工作。罗迎祥根据县委指示,深入到农民、小贩、店员和手工业者中促膝谈心,发展党、团员。同时,还积极筹建和发展反日委员会、反帝大同盟、互济会、赤色工会、红军之友社等党的 组织,使城区的革命形势出现好转。罗迎祥因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受到县委的表扬。1932年下半年,中共仙游县委改选,罗迎祥因此而当选为县委委员。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被国民党当局宪兵四团破获,党内一些意志薄弱者被捕叛变,并波及莆田、仙游的中共地方组织,许多地下党员和革命骨干相继被捕。面对突发事件,为了减少损失,中共闽中特委指示仙游县委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将党员骨干和游击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一方面将已暴露身份的同志转移到闽中游击队。罗迎祥因遭国民党当局追捕,根据闽中特委指示转移到常太地区,加强闽中游击队的领导力量。
  在闽中游击队,罗迎祥主要负责联络仙游地区的工作,同时也参加了多次战斗,如袭击枫叶塘镇公所、北高镇的打土豪分粮年关斗争和莆田县笏石镇围捕处决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酷吏等斗争。1934年下半年,为了加强莆田沿海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共闽中特委派罗迎祥带领部分同志深入莆田的笏石、东峤、忠门、灵川以及靠近县城的四亭郊下等地从事农运工作,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开展抗捐斗争。由于罗迎祥从事农村工作多年,富有农运经验,他从当时农民的实际觉悟出发,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把农民发动起来。如歃血立盟、集体吃“乌酒”、结拜发誓等,引导农民跟着共产党,反对国民当局的黑暗统治。由于罗迎祥身体力行,方法得当,很快地将这些乡村的农-动搞得热气腾腾。
  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为了恢复仙游地区的党、团组织工作,派罗迎祥到仙游开展工作。当时仙游仍处在-之中,叛徒活动猖獗,加上群众恐惧心理,开展工作相当困难。罗迎祥回到仙游后,先秘密联络老党员和革命骨干,着重恢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原有的群众基础。随后,又深入到城区各学校联络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仙游的革命形势有些改观,特别是离东门不远的宝坑村等少数地方的情况更好,成为罗迎祥工作的一个重要据点。随后,罗迎祥又在仙游的钟山、城区、坝下、宝坑内、塔山、慈后等地建立了革命据点,发展了一些 员和新团员,并在慈后地区建立了一支游击队,并积极为闽中游击队输送人员和粮食等。
  正当仙游的革命形势出现良好的局势之际,又出现了意外的事件。1936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仙游当局派兵围捕了宝坑内革命据点,在场的四名党员和受牵连的十多名群众被捕,罗迎祥被通缉。形势急剧变化,一时又难以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罗迎祥不得不离开仙游到外地暂作隐蔽。于是,罗迎祥连夜离开仙游到南平,一边在一所小学里任教;一边设法同闽中特委联系。
  1937年的七七事变,使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和平谈判,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同年8月闽中的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并达成合作协议,闽中游击队编入国民政府陆军第八十师特务大队。同年底,八十师以闽南局势紧张为由将闽中游击队调往泉州。由于国民党当局对闽中游击队心怀不轨,诱杀了闽中游击队领导人刘突军等人,包围并缴械了闽中游击队,造成轰动一时的“泉州事变”。罗迎祥获知闽中游击队被缴械的消息后,立即离开南平,想方设法同闽中游击队取得联系,并同闽中游击队一道于1938年5月从福建北上,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
  在新四军里,罗迎祥开始任二连文书。1939年,为了加强江北地区的新四军的领导力量,新四军派参谋长张云逸率部分人员前往江北,罗迎祥随军前往,并被提任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罗迎祥出生入死,转战大江南北,多次随-深入战斗前沿参加作战。为了当好-的参谋和助手,罗迎祥经常冒着 林弹雨,深入连队和战场,了解情况,传递消息,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在生活上,罗迎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心战士,平易近人。有一次,罗迎祥随军部-前往医院慰问受伤的官兵,看到一位战士因棉袄破旧,冷得发抖,他马上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受冻的战士披上。警卫班的几个战士见他衣着单薄,争着要把大衣给他,说什么他也不肯穿,以后不知从哪里找了一件破大衣穿。
  1945年初,全国抗战转入大规模的战略-时期。同年2月,新四军军部召开营以上干部作战会议,布置了抗日战略-最后阶段的任务,要求各部对企图逃跑的日军进行阻击。会后,罗迎祥不辞劳苦,亲临前线,连续到一师、二师、独立团等单位传达上级的指示,检查落实部队各项工作。
  1945年下半年,日本投降以后,仍有一部分日军负隅顽抗。9月19日,新四军在马鞍山地区,发现一批抢劫了大量文物的日军携带着武装,妄图从长江下船,偷运日本。为追缴文物,缴获日军武器,新四军军部发出命令,截击这批不遵守停战协议的日军。当时军部将截击日军的任务交给了罗迎祥。他马上带领新四军的一个独立团,两个警卫连约1000多人,奉命前往阻击日军。战斗前,他召开了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统一思想,布置战斗任务,明确战斗注意事项和各部队相互配合的具体事宜。会后,罗迎祥命令部队带上大量的麻绳,在日军必经之路的一个山谷里,通过两边的树林,用麻绳密密麻麻地连起来,挡住敌人的去路,然后布置埋伏在山谷的两边,形成一个布袋形的阵地。当晚,50多名日军前头部队进入包围圈,罗部按兵不动,让日军全部进入包围圈后,罗迎祥立即发出信号,一时 声大作,日军的前后去路均被-。同时,新四军战士大声呐喊,大造声势,使日军摸不清新四军的兵力,乖乖地缴械投降。这次战斗,新四军截回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缴获了日军轻重机 70多挺,小型炮30多门、装甲车两辆,0几百支。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发动全国人民共同反对蒋介石的内战阴谋,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动员一部分干部战士回原籍,在全国各地发动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同年8月,正在军政大学深造的罗迎祥服从新四军军部的安排,扮作做棉花生意的商人,远途跋涉,风尘仆仆回到闽中。由于当时闽中的形势也比较紧张,闽中的游击队正化整为零隐蔽活动,罗迎祥一时难以同闽中的地下党取得联系,便暂时居住在莆仙交界处的一座寺庙里,并以此为落脚点,一边同过去的老同事取得联系;一边积极寻找闽中地下党组织。功夫不负有心人,1946年底,罗迎祥终于同当时闽中的党组织负责人黄国璋取得联系。罗迎祥详细汇报了自己回闽的经过和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闽中党组织也就如何反对内战,开展武装斗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重新组建闽中游击武装。
  1947年4月,闽中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将原闽中特委领导的游击队组建成“戴云纵队”。黄国璋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罗迎祥任参谋长。
  戴云纵队组建后,积极开展武装斗争。1947年4月19日,戴云纵队攻克了莆田常太区政府枫叶塘田粮处,活抓了伪乡长,打死了粮警,缴获电话机、0和地图等军用品。同时还将两万多斤谷子分给当地群众。1947年5月,黄国璋、罗迎祥又率戴云纵队在仙游度尾一举攻破了后埔粮仓,并发动当地农民进仓挑粮,共分粮1000多担。同时还击退了前来阻止群众分粮的国民党保安队和 。
  由于戴云纵队的一系列战斗惊动了国民党福建当局,加上戴云纵队同晋南游击队和永春游击队汇合后声势更加浩大,对闽中各县的国民党统治构成直接的威胁。于是,从1947年6月底起,国民党福建当局就责令闽中各县联合“剿共”,纠集了安溪、南安、德化、永春和仙游等县的保安队近2000人,配合省保安团,大举进攻戴云纵队的根据地戴云山脉。
  7月3日,国民党福建当局的保安团直插闪溪地区,后续部队分几路从周边各县包围戴云纵队的驻地——南安县的山门地区。面对强敌,戴云纵队领导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不宜与敌硬拼,只能采取游击战术,避敌主力,深入到戴云山脉中,开辟新的根据地。作战方案确定后,罗迎祥参谋长命令纵队机关和机要人员提前向深山转移。其余部队分为三路,占领三个山头的制高点,准备给保安团一个迎头痛击后再迅速转移。7月4日上午9时左右,戴云纵队同保安团的先头部队交上火。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罗迎祥亲自指挥战斗,他不顾个人安危,总是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几次险些丧生。战斗一直坚持到下午,由于保安队援兵陆续赶到,战斗成胶状。游击队员们越战越勇,连续打退保安队的七次冲锋,但人员、武器弹药消耗很大。战斗坚持到傍晚,游击队的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保安队已分几路包抄游击队的阵地,情况越来越严重。
  天快黑了,罗迎祥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决定在大山口这边组织力量阻击敌人,好让戴云纵队安全转移。保安队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而且火力也一次比一次猛烈。面对绝境,为了保存戴云纵队的武装力量,罗迎祥自告奋勇,带领警卫班的几十名战士正面狙击敌人,掩护主力队伍趁夜幕转移。当保安队又一次冲到阵地前时,罗迎祥决心背水一战,他忽地举 ,站了起来,喊了一声“打啊……”,突然一颗罪恶的 射进他的下颌,身边的警卫员立即上前抱住,只见罗迎祥眼睛睁得大大的,并指了指身上的公文包,一句话都来不及交待,就离开了人间。
  罗迎祥烈士虽然牺牲了,但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他,戴云纵队转移后,当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新中国建立后南安县人民政府在山门修建了烈士墓。1953年为使烈魂归故里,仙游县人民政府将罗迎祥烈士的遗骸移回仙游,并重建了烈士墓。如今烈士墓四周芳草萋萋,松柏成荫,每逢清明佳节,一队队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烈士扫墓。烈士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下一代人奋勇前进。
  (蔡天新)
  


  钟山镇   仙游县辖镇。1958年建钟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128.7平方公里,人口2.7万。仙莆庄公路、仙石公路于此交会。辖钟山、南兴、南湖、卓泉、呜和、香山、梅洋、麦斜、朗桥、天珠、湖亭、东溪、西林、新莲、临水、汾山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名胜古迹有九鲤湖、麦斜岩。.…… 详细++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