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贵州省> 毕节市> 威宁人物

禄发奎

禄发奎为

  禄发奎,别号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宁县龙街区灼甫乡高营村一个彝族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刚直不阿。七、八岁时,他就读于家乡的明德小学(今灼乐多小学)。尽管家境清寒,他还是在校坚持勤奋学习,刻苦攻读。1937年,他终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高小毕业文凭,后因家庭实在无力继续供读,才-缀学务农。
  1942年,怀着强烈求知欲的禄发奎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徒步前往榕江,考入了国立贵州榕江师范学校简师部(学制四年)。
  1944年,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伸到贵州独山和云南保山,报国心切的禄发奎怀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在贵阳,他拜见同乡进步青年陆宗棠,陆宗棠关于时局问题的一些见解启发了他,他便放弃从军的打算,决定回乡从事教育,唤醒民众,团结民众,一致对敌。于是,禄发奎便回到家乡,在母校明德小学任教。 禄发奎回母校任教,深受乡亲们的欢迎和校方的器重。他担任高年级语文、算术、音乐和体育等多门学科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教导。他时常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祖国的独立和强盛而勤奋学习。即使学生临近毕业离校时,他也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强-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本人身体力行,对各民族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所教学生,多数品学兼优,实堪为师生表率。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位富有理想,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年轻教师,于1949年春天打入敌人所创办、由中共地下党员陆宗棠任社长的《滇东日报》社任。在此期间,禄发奎按党的指示,利用国民党的报纸,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陆宗棠介绍,滇东特支批准,于1949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昭通伪专员安纯三准备向我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下毒手,党组织决定将已暴露身份的同志撤离昭通,派禄发奎、张斐然回威宁两北农村与先期派出的陆思明、卢韬共同展开农运,组织革命武装。陆思明任组长,张斐然负责组织,禄发奎负责宣传,他们利用亲友、师生关系,秘密深入彝乡苗寨,发动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这批青年,多数由陆思明、禄发奎带领到云南省者海滇东北人民军政干校学习,为游击团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
  游击团成立后,禄发奎任三连指导员兼连长。他很善于作战土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表现突出。
  1950年4月,曾向我军投诚起义复又叛变的蒋军李弥残部仝登文团,企图与盘据威宁的匪首(-救国军第八兵团司令)罗湘培结成同盟,卷土重来,威宁游击团奉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师命令在团箐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曾引导禄发奎走上革命道路并培养其入党的政委陆宗棠的牺牲,更加激起禄发奎对战友的深情怀念和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他挥 怒吼:“同志们,坚守阵地,歼灭敌人!为陆政委报仇,为阵亡战友报仇!为革命,战死也光荣!”接着,就带领三-士冲锋陷阵,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稳住了阵地。
  下午一点过钟,年仅25岁的禄发奎同志不幸头部中弹,为威宁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