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人物

李宗白

[公元1902年-1932年]

李宗白为[公元1902年-1932年]

  李宗白,字济春,1902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黄家。1919年,从平江县第六高小毕业后,考入县立中学读书。李宗白受新文化新思想潮流的影响,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李宗白,更加热情地投身党领导的各项群众斗争。1925年11月的“平江煤油案”中,他挺身而出,站在第一线;1926年8月组织天岳区群众协助北伐军攻打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天岳关;1927年春与胡筠在虹桥、南江一带组建农民武装, 决当地两名大劣绅。在革命的熔炉里,李宗白很快成熟起来。
  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李宗白给黄龙乡农民自卫队送去8支 ,帮助他们组建北乡游击队。7月,他随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军前往南昌,后转到修水,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参加秋收起义。不久,因所部在平江金坪遭叛军邱国轩团与国民党军的夹击,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回到虹桥山区,坚持地下武装斗争。
  斗争是非常残酷的。1928年李宗白率领北乡游击队参加攻城战斗失利后转移到幕阜山区,又被敌王东原部一团兵力紧紧围困在清阳宫,游击队长李昌继英勇牺牲。情况十分危急,这时,敌军团部副官送来劝降信,李宗白当即佯称“愿意受编”,但要求敌军撤退至毛源,等明天上午再派代表前去谈判改编事宜。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敌副官当即表示同意。当夜幕笼罩大地时,李宗白率游击队员悄悄行动起来。他先在清阳宫四处点上松明火把,然后率队悄悄冲过一处哨卡,经天岳关进入黄龙山,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同年7月,当时已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的李宗白对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做了许多及时的支援工作。如运送军需物资,发动青年参军,搜查 豪绅,处决叛徒高岭南,以及带领各区游击队掩护红五-移等。9月,他还与滕代远、彭德怀、王首道、袁国平、蒋长卿等当选为中共湘鄂边临时特委委员,任组织部长。此后,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平(江)、浏(阳)、铜(鼓)、修(水)、万(载)五县的山山水水之间,为建立和巩固党的各级组织辛勤地工作。
  1930年6月,李宗白与石夫、留泥、赖汝樵、佐平(张启龙)等,在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组成特委常委,并任特委书记。大会作出了有关政治、组织、宣传、军事、农村斗争、苏维埃政权、职 动、妇女运动等方面的决议。为了领导湘鄂赣边地区的革命-,特委于7月又成立了湘鄂赣边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动员平、浏、修、铜等县的游击队、赤卫队组织20多个团及许多担架队、运输队等,配合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李宗白被选为省苏维埃政府委员。
  李宗白对革命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1930年8月,他调任中共湘北特委书记,又担负起组织和武装群众,实行湘北总-,夺取岳州,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的重任。他一到任,便在湘阴蓝家洞枫树坪(今属汨罗市)主办党团骨干训练班,出版了《-》《布尔什维克之路》两种刊物,发展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和雇农入党,挑选一批优秀党员充实各级领导。经过大革命的洗礼,他深知 杆子的重要性,抓武装建设也成为他工作的重点。他以湘阴县特务大队为基础,组建了湘北游击大队,为统一各区乡赤卫队的领导,还成立了湘北赤卫军总指挥部。有了武装就有了革命的本钱,和敌人斗争起来也就更加英勇顽强。11月,当北风开始横扫一切朽木枯叶时,赤卫军配合红十六军攻克湘阴县城,从监狱里救出70多位革命同志。当鲜艳的红旗插上县城城楼时,李宗白心中多么激动啊!他坚信,总有一天鲜艳的红旗将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飘扬!12月,红十六军奉调入赣作战后,他将湘北游击大队扩编为红军湘北独立团,任命邱训民为团长,活动于岳阳一带,保卫了湘北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
  革命的实践产生了革命的理论。李宗白拿起战斗的笔,总结实践中的真知。他主持制定的《湘北工作决议案》和《一二·一四扩大会议决案》中,对白区工作的重要性与政策和策略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指出:“党应特别注意建立城市地下党的组织”、“重点是岳州城和长武铁路”。他自己也多次化装到岳州城里进行秘密工作,他特别注重铁路 工作,并主持建立了铁道党支部。
  1931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在浏阳东门楚东门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归苏区中央局领导。李宗白当选为省委书记。他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任职期间,他十分注意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到年底,省委所辖三省边区的20余县,都建立了党的县委或相当于县委的领导机构。党员约4万以上,团员也发展至3万。
  是年9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在平江长寿街召开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选举赖汝樵为主席、刘建中为副主席。李宗白当选为省苏执委兼任市政部长。
  李宗白虽然是知识分子,但他很善于处理和工农干部的关系。他与工人出身的省苏主席赖汝樵就合作得很好。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三次反“围剿”期间,虽然面临敌人的重点进犯,湘鄂赣苏区根据地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得到了发展。
  只要是党的工作,越是艰难,越要努力做好,这是李宗白始终如一的信念。他在任省委书记期间,呕心沥血,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一、积极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不到一年时间地方红军和游击队从2500余人发展到7500多人。二、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把红军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并号召各地党组织努力支援红军,使红军与地方党政关系融洽,互相支持,苏区扩展到10余公里,有1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三、在肃反斗争中,当发现有扩大化倾向时,立即提出“根据阶级地位与社会关系,工作历史、斗争表现以及 罪恶轻重”的三个原则,反对扩大化,反对以肃反代替一切工作。四、在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后,他组织大家分析形势,认为革命与-的斗争仍然严重存在,提出及早准备冲破敌人第四次“围剿”的口号。五、为了扩大苏区,他和省委的同志商量决定从革命斗争经验丰富的平江、浏阳抽调一批干部去帮助其他地区(鄂东南)发展苏区。
  人的一生,总要面临无数的考验。很快,李宗白便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他任省委书记期间所做的工作,都被当作错误受到批判,他本人则遭到“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打击。
  1932年2月,春寒料峭。“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派出中央代表团彻底改造湘鄂赣省委。3月17日在修水县上杉召开了省委执委第一届第三次扩大会议,将第二次扩大会议决议全盘推翻。中央代表团对以李宗白为首的省委进行了“批判”和“揭露”。李宗白被撤掉省委书记职务。
  面对打击,李宗白这位在疾风暴雨革命斗争中久经考验的坚强战士,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对革命的信念。他将自己担任省委书记期间的情况如实向中央写了报告,和几位同志一起,携带原省委的文件及有关资料,到苏区中央局反映情况,陈述意见。1932年9月2日,中央局对湘鄂赣临时省委发出指示,认为临时省委不应该全盘否定原省委的工作及其所发出的文件、决议和指示,批判临时省委实行的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错误领导”。这样,在实质上为李宗白作出了较中肯的结论。
  真正的金子无论埋在何处,终将有闪亮的时候;革命的火种无论抛撒在何处,终将燃起熊熊的烈焰。1932年3月,李宗白调到了中央苏区,任湘赣省委委员兼于都中心县委书记。在短时间里,他跑遍了于都中心县委所辖的村村落落,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广泛接触,了解实际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布置。12月,中央局巡视员来于都巡视时,对于都的工作成绩和李宗白的表现给予好评,并向中央局组织部长任弼时作了汇报。
  1932年2月,江西省军区将兴国、于都、万安等县地方武装组成第五军分区,刘雄武任司令员,李宗白兼政委,军分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3月,江西省军区根据-的指示,决定将第五军分区所辖各县独立团集中扩编,成立红二十三军,刘雄武任军长,李宗白兼政委。为了扩大红军,李宗白号召全县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在全县掀起了拥军参军的热潮。6月17日《红色中华》称赞道:“于都动员模范师一千九百余人加入二十三军,使二十三军成为赣南战场最有力的主力军。”
  李宗白就是这样,在革命的岗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斗争着。他在湘鄂赣工作之际就患有严重肺病,经常吐血,到于都后,他仍日夜工作,积劳成疾,是年秋在于都县沙心区检查工作时,又染上严重的痢疾,终于病倒不起,被抬回县城治疗。中央局闻讯后,派两名医生赶来诊治,但因病情严重,李宗白不幸病逝。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用这句诗比喻李宗白的一生也许并不过分。他用火样的热情投身革命,在电闪雷鸣般的革命斗争中,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奉献了美好的青春。
经历历史事件:

秋收起义 (公元1927年)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