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人物

李应林

[公元1892年-1954年]

李应林为[公元1892年-1954年]

  李应林(1892~1954)
  李应林,别号笑庵,广东南海石湾镇(今佛山市石湾区)人。3岁丧父,由母亲及兄长教养。早年就读于澳门“蒙学书塾”,后入广州岭南学堂为工读生。在学期间,读书、打球都有一股牛劲,同学称他“牛林”。民国3年(1914)中学毕业后,任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学生部助理干事。民国6年赴美入奥柏林大学半工半读。民国10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返国后任青年会学生部主任干事,继兼任社会服务部工作。后又兼青年会中学校长。民国11年孙科首任广州市长时,曾任他为社会调查局局长,民国13年任青年会总干事兼岭南大学附中校长。
  民国14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他积极宣传-。英法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沙基惨案”发生,他编印《六月廿三》小册子,译成英文,遍寄全国。在全国反帝爱国热潮中,李应林参加广州岭南同学会大会,建议岭南董事局增加中国人名额。经过努力,民国16年8月1日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李被聘为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民国17年,校长钟荣光出外募捐,校内日常行政工作由李应林主持。他积极发展校务,先后建成农学院、十友堂、陆佑堂,翘焱木堂等大楼,并增聘名学人任教,增加学生和工读生名额。
  民国19年(1930),李应林再度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翌年返国,任广州青年会总干事。因前往檀香山出席太平洋国民外交学术会议途经沈阳,获张学良赠予《田中奏摺》一册。“九一八”事变起,李发表“对日研究,反日侵略”演讲,并大量翻印《田中奏摺》,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阴谋。民国23年赴上海,任上海市政府社会福利委员会委员,上海贫民福利事业委员会总干事,办理兴建平民新村等工作,民国25年返粤,仍任广州青年会总干事。
  民国26年(1937)6月,李受聘为岭南大学校长。他对学校机构进行调整,将文理学院、工学院调整为文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调整为土木工程系;教育学院调整为教育系,属文学院;农职、商职两附属学院停办;农学院、商学院保留;另筹设自然科学研究院。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翌年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香港;民国28年农学院迁粤北坪石;是年,李应林赴美接受母校奥柏林大学名誉法法博士学位。民国30年(1941)底,日军侵香港,李化装取道惠州前往曲江,筹建学校。为筹措经费,他到处奔走,不辞劳苦。日本投降后,率员工返抵广州。民国35年兼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州分署副署长,继任署长。民国37年由于校内发生数起不如意的事,引起校董不满,辞去岭南大学校长职,仍兼任广州青年会会长。广州解放前夕去香港,1951年,李应林在香港获亚洲基督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经济支持,设立崇基学院,任院长。虽重病缠身,仍坚持工作,及至双目失明,双足浮肿,仍以电话指挥校务。1954年8月,病逝于香港。
  著作有:《日本与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利品》、《苏联观感》、《广州劳工状况》、《广东情势》、《琪兰博士名著》、《劳工论》等。 相关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