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子洲人物

刘直卿

[公元1916年-1970年]

刘直卿为[公元1916年-1970年]

  刘直卿(1916~1970)
  原名学正,本县三眼泉乡刘家坪村人。
  直卿性温持重,谨言慎行。早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遇事忍让为先,办事不遗余力”的兄长,经常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帮办事宜,且多从不声张。1937年绥师毕业后,在绥德城内一所小学任教,不久提任米脂中学训育主任。1946年调任子洲县教育科长。后调绥德专署任秘书,三年后提任子洲县代理县长,后调任吴堡县县长。直卿酷爱教育事业,从政以来常怀重返教育战线之心,1955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招收学员,他毅然放弃县长职务赴京进修,期满后担任绥德高中校长多年,后调任子洲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直卿以务勤求实,不趋荣利著称。1958年他在绥德高中任校长,有些学校受当时浮夸风的影响,大办工厂、农场,而放松了教学工作,而他主持的绥德高中却没有办厂,为此遭到领导的批评,说他“右倾保守”“因循守旧”等等,但他仍泰然处之。领导要他写检讨,他写了:“办学绝非演相声,断然不可胡编乱吹,唯应务勤求实不趋荣利训导诸生,方能培养出时代有用人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之错误,自难知错,故难以认错。”在他的 下,绥德高中在1958年-浪潮中,仍有比较正常的教学秩序。直卿训导有方。1962年他在子洲中学任校长,因国家经济困难学生饥饿难忍,所以学生中有偷吃干粮现象,一些班主任强烈建议校方对偷吃者从严惩处,以便打一做众。刘校长听了汇报说:“古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此多的学生偷食,绝非都是品质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偷食者进行教育是应该的,但不能因偷严惩,只有想方设法办好学生灶,让全体学生吃饱,这才是治本之法。”于是他和县上领导请求给学生增加了供应指标,又深入灶房加强伙食管理,使学生解脱了饥饿,偷食的现象没有了。直卿教子甚严,从不让子女有半点特殊,他的子女和普通学生一样,住大铺,上大灶,并很少到他的办公室走串。“文革”中,刘校长备受折磨,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起先结合他为子洲中学革委会主任,不久又无中生有说他是复兴社骨干将他清除出革委会,致使身心蒙受了很大刺激,一病不起,于1970年饮恨离世。直到1978年后才平反昭雪。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李国良 (1916~1967) 陕西省榆林子洲县
惠占荣 (1916~1984) 陕西省榆林清涧县
赵苍璧 (1916~1993) 陕西省榆林清涧县
郭艾正 (1916~1978) 陕西省榆林清涧县
谢苏 (1916~1981) 陕西省商洛洛南县
+ 更多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
鲍亮声 (1898~1970) 陕西省榆林子洲县
郭万礼 (1888~1970) 陕西省榆林定边县
刘万和 (1882~1970) 陕西省榆林子洲县
刘培忠 (1941~1970) 陕西省榆林靖边县
蒋国榜 (1893~1970) 江苏省南京
王浩 (1900~1970) 陕西省榆林清涧县
+ 更多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