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滁州市> 天长人物

李鸿武

[公元1950年-1991年]

李鸿武为[公元1950年-1991年]

  李鸿武,1950年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龙集乡南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学校是个刻苦学习、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好学生。参军入伍后,在部队,他是个埋头苦干、严于律己的好战士;退伍回乡后,更像一头“老黄牛”,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始终在家乡那片广阔的土地上勤奋地、默默地耕耘。
  1977年,李鸿武担任村民兵营长后,既抓民兵工作,又分管民政、治安和调解工作。1988年民兵整组期间、身患重感冒的李鸿武接到了次日对基干民兵进行点验的通知,当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天又下着小雨,妻子劝他“下雨路滑,你又发烧,干脆托人顺便通知一下算了。”但李鸿武严肃地说:“点验是检查整组工作是否落实的大事,一点不能马虎。”说着,便起床奔出了门外,等他将全村22名基干民兵通知完,已经晚上10点多。
  1991年育秧时节,李鸿武来到自家的苗床边,准备揭开塑料薄膜,让刚露出嫩叶的秧苗通风透光。哪知刚揭开一半,便有人匆匆赶来告诉他,翁庄队有两户村民房基问题发生了斗殴。李鸿武一听,没顾上和家人打招呼,就拔腿赶去调解。等他第二天回到家中时,秧苗由于夜晚没盖上薄膜,全被冻死了。妻子和女儿都责备他太不顾家,而他却说:“我总不能因自家的事耽误了工作吧。”多年来,他正是凭着这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0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鸿武乐于助人在南兴村是出了名的。人们都说:“鸿武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他在部队是开船的,学过机器维修,回乡后主动把学到的技术用在了为乡亲们服务上,他经常帮助别人修这修那,不仅不要分文报酬,而且常常自己掏钱为乡亲们购买配件,仅这一项,就花掉了好几百元。几百元钱虽说数字不大,但对并不富裕的李鸿武来说,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啊!对村里的“五保”老人,他像孝子一般去照顾他们,一有空便去为他们挑水扫地,碾米送草。逢年过节,便带着民兵挨门逐户地为“五保”老人送上糕点、白糖和年画。每当汛期到来之前,他总要带着民兵对“五保”老人的房屋进行逐个检修。老人们感激地说:“鸿武待我们真比亲人还要亲啊!”
  有一年,李鸿武家两亩多地的小麦堆放在晒场上急待脱粒,妻子天天催他,而他不是去帮别人打场,就是去帮别人耕地,再不就是去帮助别人修机器、总是抽不出空来,等他帮别人干完了活,再来打自家小麦时,恰巧遇上一场大暴雨,接着又是连续的阴雨天,结果自家1000多斤小麦都霉变发芽。
  1991年6月下旬,连续的暴雨使高邮湖、沂湖水位急剧上涨,面对日趋紧张的汛情,李鸿武心急如焚,他没等村党支部书记点将,便主动请缨:“我是民兵营长,把带队抢险的任务交给我吧!”
  沂湖大堤南兴村地段全长5300米,有19个涵闸,由于水位不断上涨,被深埋在水下两米多的涵闸险象环生。为了摸清每个闸门在水中所处的准确位置,及时排除“散浸”、“渗漏”等隐患,上堤第一天,李鸿武就同两名抢险队员一起,轮流潜入水中,用手掌对涵闸进行逐个检查,每检查一个涵闸要潜水十多次,李鸿武总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上岸。
  7月上旬,天长县境内暴雨如注,老天仿佛漏了一般,在短短的10天内,降雨量竟达554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68倍。高邮湖、沂湖水位于已上涨到948米,超过警戒水位148米,汛情更加严峻。白天李鸿武领着民兵突击队顶风冒雨查堤埂,摸险情,排渗漏,运器材;夜晚,他安排别人轮流休息,自己却连轴转,像钉子一样在大堤上。
  7月9日午夜,已经几夜没有睡好觉的李鸿武巡堤回来刚和衣躺下,就从大堤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快来人啊,养老涵走水了!”
  这令人揪心的报警声,使李鸿武心头猛然一紧,他从床铺上一跃而起,带着抢险队员张升顺直奔现场,这时,汹涌的洪水似出笼的猛兽,卷起丈把高的浪尖扑向堤岸、一股盆口粗的水柱从养老涵涌进堤内,此时此刻,向水中抛石已无济于事,装满泥土的编织袋一着水,便被冲得无影无踪。情况万分危急,一旦溃堤,龙集乡和邻近湖滨乡的三万亩农田将成一片汪洋。堤内两万家住户将被洗劫一空。
  大堤危在旦夕!
  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李鸿武急了,他大喊一声:“抢险队员们跟我上!”说着一把抓起抢险篙,纵身跳进了滚滚激流。在李鸿武的带领下,抢险队员一个接着一个跳下水去,他们臂挽着臂筑起了一道道人墙。经过三个多小时拼搏,一根根木桩打了下去,一包包泥土垒起了一道坚固的围堤。咆哮的洪水暂时被制服了,而李鸿武浑身上下却被石块、木条划得鲜血直流,一上岸就瘫倒在地上,村支书劝他带队员们先回驻地休息,但怎么劝,他也不愿离开,只是裹着雨衣在看守涵闸的小棚子里歇了一会。为使养老涵彻底断漏,天刚放亮,他又带头跳入水中,一直干到中午12点,直至养老涵的险情全部排除。
  当李鸿武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带着队员们回到驻地准备吃午饭时,又传来了横东闸漏水的险情报告。险情就是命令!已经连续苦战10个小时且没吃上一口吃饭的李鸿武二话没说,再次冲向出事地点。当时,在场的干部群众见李鸿武脸色苍白、身上多处伤口还在流血,便劝他不要下水了。但李鸿武却说:“我是抢险队长,不下水怎么行呢!”说着,又跳入四米多深的水中查险情,堵漏洞。下午3点多钟、险情排除了,大堤保住了,而李鸿武却在大堤上昏倒了。
  是的,他能不倒下吗?即便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人,经过20来天的风吹、雨打、水呛和数百次的潜水,也要出故障啊!何况李鸿武是血肉之躯的人呢?
  7月10日深夜,暴雨一阵紧似一阵,湖面上的风浪撞击大堤,发出“哗哗”的响声。在床上躺了一天多的李鸿武怎么也放心不下大堤的安危,他刚觉得身体有些好转,便悄悄起床,用木棍支撑着身体,步履艰难地爬上了大堤。一步、二步、三步……可他还没走出300米,便再一次昏倒在大堤上。经诊断,李鸿武由于极度疲劳、加之长时间潜水,承受深水压力过大,导致颅脑内血管破裂出血。7月25日零点25分,一直处于深度昏迷中的李鸿武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光荣牺牲。
  为了表彰李鸿武的英雄事迹,中共天长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授予他“抢险英雄、优秀民兵营长”称号;中共滁县地委、行署、军分区联合做出决定,号召全区人民向他学习;省军区为他追记了一等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92年2月28日,-主席-、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命令,授予李鸿武“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荣誉称号。

同年(公元195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