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人物

李烽

[公元1915年-1947年]

李烽为[公元1915年-1947年]

  李烽,1915年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一户贫农家庭。从小就开始给地主放羊,受尽刁难与欺凌。
  1929年,红军来到了商城。小李烽从红军的一言一行中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他毅然将地主的羊-给了红军,并参加了本村的儿童团,站岗、放哨、传递文件。1931年冬,16岁的李烽参加了红军,成为四方面军中的一名红小鬼,任通信员、警卫员等,并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李烽因表现突出被调至总部炮兵营任教导员,同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李烽是个红小鬼,在红军的大熔炉里,在党的培养下,经过一次次浴血奋战的洗礼,他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长征途经四川剑门关时,固守在这里的敌人凭借天险狂妄吹嘘:“红军插翅也飞不过剑门关。”红军几次强攻均未成功,损失很大。后面的百万国民党追兵即将与红军后卫部队接火,形势危急。关键时刻,李烽奉命率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迂回进攻。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沿敌人守备薄弱的悬崖峭壁艰难地攀缘而上,出其不意攻入敌群。敌人惊慌失措,大部被歼。勇夺剑门关的胜利,为红军长征北上开辟了道路。为此,李烽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1937年4月,李烽调到西路军政治部组织科工作,在西征途中受伤被俘,坐牢四个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学生队队长。毕业后,调晋东南八路军炮兵营任营长。1941年抗大任军事教员。1942年入军事学院,后转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烽随军挺进东北,历任辽北军区一四六团营长、副团长、团长,独立师三团团长。
  日本刚投降后的东北,一些伪军、旧 等与当地土匪勾结,啸居山林,伤害百姓,危及革命政权。李烽根据上级指示,多次率团剿灭土匪,深得人心。1947年冬,在嫩江大榆树剿匪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李烽果断作出战斗部署,在某村设伏,结果将进攻该村的土匪一网打尽,当地百姓拍手称快。在怀德剿匪时,他深入调查,周密计划,果断出击,身先士卒,部队屡战屡胜,很快肃清了当地的土匪。官兵们称赞他说:“团长用兵真如神,打到哪儿,哪儿开,”“跟着团长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李烽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锤炼、延安抗大培养的优秀指挥员,文武全才。放羊娃出身的李烽在加入红军后,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进步很快。到延安抗大后,他更是百倍地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东北后,为了不断提-部战士的政治、军事素质,李烽经常利用战斗间隙举办干部培训班,教材由他亲自撰写,写得简洁流利、通俗易懂。讲课时,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经历讲解军事课、政治课,有理论有实践,生动活泼,入情入理,深受官兵的欢迎,为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
  李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摆老资格。对犯了错误的同志,不是歧视,而是苦口婆心地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理服人。曾有两个连长犯了错误,事后认错态度又不好。李烽以兄长的口吻利用一个通宵的时间对他俩进行帮助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俩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后来,他俩都因在战斗和工作中表现突出升了职。
  一次,战士杨文生怕苦从前方开了小差,团里的干部、战士都严厉地指责他。李烽知道此事后,找小杨推心置腹地谈了两个小时,对他说:“咱们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咱们只有克服暂时的艰难困苦才能消灭 派,让咱穷苦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怕苦、怕累可不是男子汉的行为。”一席话,令小杨羞愧难当。他立即返回前方,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得到大家的称赞,很快升任为连长。
  李烽对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干部战士格外关心爱护,饱含着深厚的情谊。1947年夏季四平攻坚战中,三团在突入道西、接应天桥时遇到敌人强大炮火的-,部队伤亡很大,李烽立即来到第一线,冒着呼啸的 、隆隆的炮火、弥漫的硝烟察看地形,了解敌人火力,然后亲自指挥、调动炮火、打掉敌人的制高点,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干部战士们考虑到他的安全,劝他回指挥部去,他说:“有战斗就会有伤亡,保护战士和武器最重要,战士是胜利的根本,指挥不好会使他们受到重大伤亡,我个人生死算得了什么?”一席话,使在场的干部战士深受感动。
  对伤员,李烽更是格外关心。他经常到医院看望、慰藉伤病员,给他们送去钱及营养品,鼓励他们安心养伤,早日康复,重返前线,杀敌立功。他常说:“健康的人苦点没什么,不要苦了伤病员。”伤病员都说:“李团长一来,我们的伤好得更快了。”
  1947年入冬,上级已下令调他到某师任师长,他对政委说:“共产党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革命。这个团的同志太好了,调我走有些舍不得。”他坚决要求与同志们一起打下彰武后再去到职。
  重情义的李烽在个人利益与工作发生矛盾时,总是公而忘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创立军队、剿灭土匪,随主力部队南北转战,与爱人柏青聚少离多。牺牲前,在彰武前线,他给柏青写了一封信;“前线紧张,不能回去看你。你要好好工作,做出成绩来,要成为工作中的出色人物,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我们努力作战,解放全东北,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那时再回去接你……”这最后的信件,体现了李烽对爱妻的殷殷关切之情与先国后家,为人民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
  1947年12月彰武战斗打响,国民党七十九师凭借坚固的碉堡、飞机、大炮和优良的美式装备负隅顽抗。独三团经过浴血冲杀,很快扫清了敌人的西南 的强大碉堡群。李烽让部队就地休息,等待攻城命令,他自己亲临距敌200米的前沿阵地观察敌人阵形,研究进攻方法。他乐观地说:“我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二营便可乘机攻入敌群。”就在他完成战斗部署退出前沿阵地时,一颗呼啸而来的流弹击中了他。李烽忍着巨痛对政委说:“我不行了,你按部署下命令吧!”然后,他嘱托警卫员把他最心爱的一支小手 转交给他的爱人柏青……
  全团干部战士得知团长牺牲的消息后,痛哭失声。他们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表示要担任最艰巨的任务,全歼顽敌,为团长报仇。怀着这强烈的愿望,三团的官兵们与兄弟部队一起经过了12小时的激战,将敌七十九师干净、彻底地消灭了,以此告慰他们尊敬、信赖的青年团长的英灵。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