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李伯球

[公元1904年-1986年]

李伯球为[公元1904年-1986年]

  李伯球(1904~1986)
  李伯球,原名李琳,广东梅县人。因家贫,少年时期就外出谋生。民国14年(1925)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随军北伐,任第十二师第四团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辞去军职。翌年入上海大陆大学就读,后因该校被当局关闭,李亦因参加-而被通缉,开除了国民党党籍。
  民国19年(1930),应钦县县长黄嵩南之邀任县府建设科长。翌年5月,入陈济棠部任政治部科员,后任虎门要塞司令部政训处主任。他组织“茅庐图书社”联系进步青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在广州主编出版《民族阵线》。是年经中山大学郭冠杰教授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民国24年(1935)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李在日本东京留学,决意弃学回国,加入抗日救亡运动。翌年4月从日本回到广州,他通过“茅庐图书社”团结 成员和爱国青年,进行抗日活动。西安事变后李主编出版《南针周刊》,并在创刊号上刊载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大政治纲领。在《南针》被封后,又主编《抗战农村》,为动员全民族抗日大造舆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广州建立“抗战教育实践社”、“抗战青年团”以及郊区的“乡村抗战服务团”等群众性进步组织。广州沦陷时,李带领其中的百多名青年撤至粤北开展游击斗争。民国30年(1941)4月,李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
  民国32年(1943)7月赴重庆,周恩来和叶剑英建议他返两广建立民盟组织,发展-。此后,他积极协同李章达组建民盟南方总支部。民国35年元旦,民盟南方总支部在香港成立,他当选为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翌年当选为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是年3月与丘哲等在香港创办《人民报》,任社长。他在《创刊词》上明确表示以“促进中国真正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办报目标,报社后迁广州出刊。6月,由于该报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和镇压进步青年学生与文化界的-,而被广州当局封闭。《人民报》被封后,李伯球在驻港中共负责人的支持下,又积极筹办以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为主要任务的达德学院,丘哲为筹备主任,李为秘书长兼任教授。
  1949年春,应邀北上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并作为华南解放区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副厅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商业局长。
  1952年春,调入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工作,先后任该党中央委员、执行局委员兼副秘书长、常务委员,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7年反“ ”斗争中,他受到错误处理。在“文革”中,身心又受到摧残。1981年“ ”问题得到改正。1982年初,他从北京调返广东,任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1986年4月1日在广州病逝。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洪妙 (1904~198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尹自重 (1904~1985) 广东音乐“四大天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熊真沛 (1904~199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姚碧澄 (1904~1966)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
薛觉先 (1904~195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更多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刁沼芬 (1905~1986)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黄荫普 (1900~198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陈耀真 (1899~1986) 陈耀真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麦华三 (1907~198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萧焕辉 (1907~1986) 海南省琼海
洪妙 (1904~198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 更多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