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人物

梁竞魂

[公元1886年-1948年]

梁竞魂为[公元1886年-1948年]

  梁竞魂(1886—1948),原名伯铎,号觉,涟源市三甲乡三甲村人,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两次去日本,入政法大学深造。民国六年,任湖南中路厘金局局长,以琢得厘金税款,秘密支援西南革命活动。民国七年,当选为湖南湘西地方参事会参事,兼任湘西高等检察分厅检察官,后又任淑浦县知事。民国十八年,在湘任《乙已月刊》总编辑。民国二十年夏,任江西省政府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主办《怒潮周报》,在长沙,创办“牖民通讯社”,任社长,兼《治平日报》主笔。民国二十二年春被何键以反蒋嫌疑逮捕入狱。半年后出狱赴粤,任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党务视察员兼香港《民言报》社长,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活动。抗战爆发后,历任37军(毛炳文部)秘书长。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秘书,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秘书,远征军第11集团军少将参议兼军法处长。到任后,助宋希濂整顿军纪,团结同志,阻击入侵日军于怒江东岸,守住了滇缅公路要冲。抗战胜利后,进行反内战的秘密活动,在长沙秘密筹建“民革”组织。
  梁竞魂青年时期,曾毕业于贵州司法讲习所,考取云南政法书记官,人中国同盟会,有志于民主革命。1912年任驻泸卅『陆军第10师军法官,调送北京司法讲习所肄业,旋东渡日本人政法大学深造。1913年,袁世凯阴谋篡国,杀害革命党人。孙中山发动讨袁运动,他停学回国,来湘从事讨袁秘密活动。1915年,杨度等“六君子”筹组“筹安会”,诋毁共和,鼓吹帝制,为袁世凯张目。粱竞魂两次撰文弹劾“筹安会”,痛斥帝制,维护共和。文章署名梁觉,前后发表于上海《东方杂志》,舆论大起。袁世凯密令缉捕,梁乃辗转入滇。1917年,他由滇入湘任湖南中路竹木厘金局局长,以所得厘金税款,秘密支援西南革命势力。1918年,梁当选为湖南湘西地方参事会参事,继又任湘西高等检察分厅检察官,溆浦县县长。他在湘西任职三载有余,足迹遍沅陵、展溪、泸溪、溆浦等县,不时深入民间了解群众疾苦,受到西南军政府明令嘉奖,授其五等嘉禾勋章。后南北战争又起,革命军暂时失利,革命党人群集广州,以图再举,梁竞魂乃弃官赴粤,参加革命活动。
  1920年,梁竞魂再次东渡日本,入日本政法大学复读。1921年毕业回国,任广东省政府特派办理粤湘边界招抚事宜行署的军法委员,兼驻乐昌办事处主任,1923年.任大元帅府大本营特派禁烟署广州市视察员。同年冬,任建国联军前敌总司令部军法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左翼军第二路指挥部政治部代主任兼宣传科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0独立师(廖湘芸部)政治部秘书,同年冬,改任该独立师军法处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部(方鼎英部)军法处少将处长,后方鼎英被蒋介石排斥去职,梁竞魂亦与之同进退。1929年回湖南搜集国民党革命历史资料,任湖南《乙已月刊》(湖南同盟会老会员“乙巳俱乐部”主办)编辑。1931年夏,任江西省政府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主办《怒潮周报》,反对蒋介石- - ,主张团结抗日,周刊被蒋介石查封。1932年冬返回长沙,创办牖民通讯社,任社长并兼《治平日报》主笔。1933年春,被省长何键指为有“反蒋嫌疑”逮捕,在狱半年。出狱后赴粤,任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党务视察员兼香港《民言报》社长,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活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冬,梁竞魂任国民革命军第37军(毛炳文部)秘书长。1938年冬,应李济深将军约赴重庆,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秘书。1940年秋,李济深将军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他随李调职,任桂林办公厅少将主任秘书。1941年冬,国民党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驻军于云南昆明,邀请梁赴滇任总部少将参议兼军法处处长。梁以抗战进入艰难阶段,而国共摩擦时有发生,思有以调处之道。他与宋将军为道义之交,且与其长兄宋仁楚先生尤为莫逆。如前往就任,则朝夕相处,可以国家民族大难当前,首重团结御侮之义相劝勉,或可起作用于他日,乃以此意商于李济深将军。李表同意,并愿借助于他与宋将军建立友谊。于是梁欣然前往就任,协助宋将军严肃军纪,和睦地方友军,团结一致阻击从缅甸入侵的日寇于怒江东岸。将总部移驻大理,使敌人不敢渡江而西,守住了祖国西南的滇缅公路要冲,人心安定,军威大振。
  抗战胜利后,远征军撤销,宋希濂将军解职,梁竞魂由昆明至重庆,与李济深将军赴南京转上海。当时国共和谈已发表《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借助于美帝驻华部队和美援,暗运军队部署内战,李济深将军在上海创办大亚银行,自任董事长,先生任秘书,名为进行金融业务,实乃团结志同道合的进步人士、商讨反对内战、开展秘密活动事宜,并经香港余认予先生(即余确、李的参谋)与中共取得联系、互通情况。1947年夏,先生奉李之命,由上海回长沙活动,曾与方鼎英、宋仁楚、陈浴新、杨思义先生等商谈反对内战,组织政治团体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同年冬向李汇报了长沙之行的结果,李托余认予复函约先生去港,共商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事宜(以下简称“民革”)。1948年1月,“民,革”在香港宣告成立。梁于3月初衔命回湘,再次与方鼎英、 宋仁楚、陈浴新、杨思义先生会晤,商讨在长沙秘密建立“民革”组织、发展成员等事。困旅途劳顿,患感冒引起肺炎,治疗无效,与世长辞。
  粱竞魂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思想开明,力求进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衷心拥护,默默支持。观其生平大事,如:清末在云南人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反对袁世凯称帝,不畏- ;北伐前投入广州军政府任事,志在国民革命成功;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曾与国民党左派廖湘芸暗中庇护共产党人;并为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梁建新(烈士)多方营救;“九·一八”事变后,国事日非,日寇入侵日急,乃又创办报刊,反对蒋介石- - ,鼓吹团结抗EI,并在自己创办的牖民通讯社任用中共地下党员刘琦松(烈士)为记者。抗战开始后,他支持独子梁宜苏 (1934年秘密入党的共产党员)在长沙“八路驻湘通讯处”王凌波主任的领导下从事地下斗争。1937年冬,他由湘人陕就任第73军秘书长时,曾嘱宜苏去贵阳大夏大学复学,以求深造。而王凌波认为梁在长沙主办报刊,从事公开的救亡活动,并为党做秘密情报工作,是当时得力人员,不能离开长沙,要宜苏向父亲公开地下党员身份,陈述不能离长赴贵阳复学的理由,同时并介绍父亲去宝鸡路过西安时,与“八路军办事处”谢觉哉党代表晤谈,商讨国共合作抗日之事,梁竞魂欣然同意,命宜苏留长从事救亡活动;到宝鸡后,也对毛炳文做了一些工作。抗战期间,国民党- 高潮迭起,1940年蓝田刁牧夫案发生,株连到他的独子梁宜苏及梁介福、梁杜、梁辅光等人,梁竞魂在重庆与中苏文化协会翦伯赞先生商议营救之策,乘由重庆调职桂林办公厅之机,以办公厅公事返湘,对刁案进行调查了解,对安化县政府增加了政治压力,为后来营救其他党员起了助力作用。
  抗日胜利后,梁竞魂毅然抛弃官场名位,与李济深先筹组“民革”于香港,进一步与中国共产党公开合作,为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8年,他不幸旅途劳累,竞一病不起。他在弥留之际,宜苏侍侧,犹念念不忘要粉碎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要让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真正归于人民。对个人后事,也嘱宜苏不随旧习,破除迷信,除归葬时开一个追悼会外,不做任何佛道法事,一切从简。梁竞魂毕一生之精力于革命事业,虽然未能见到全国解放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贯彻始终,高风亮节,身后并无余积,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其知友方鼎英、陈浴新曾联名撰挽词哀悼,挽联日:“袁贼称帝,以书生倡导共和;倭寇侵华,居戎幕赞襄抗战,浩气感三军,义胆忠肝昭日月;陶令高风,折腰不为五斗米;武侯亮节,易蒉仅余八百双,抚棺同一哭,湘西滇北著贤声”。《娄底市政协文史委〈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供稿
同年(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