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蕉城人物

林振翰

[公元1884年-1932年]

林振翰为[公元1884年-1932年]

  
  林振翰(1884~1932年)字永修,号蔚文。宁德城关人。自幼勤奋好学,思想新颖。是我国第一个把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也是我国近代盐政专家。
  林振翰出生在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林延伸,号理斋,清末举人,官罗源县教谕,是维新派代表康有为的好友。后因时政日非,理斋弃官归里。在家乡,他创办乡学,围垦农田,兴办茶厂,视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
  林振翰13岁入福州格致书院,18岁应试补弟子员,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鳌峰、智用书院。又以高才生被选送京师译学馆深造。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魏源、林则徐等人,欣赏“中体西用”之学。他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和书刊,眼界大开,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欲望更加强烈。他在学习中,知道世界民族语言约共2530种,给国际交往带来困难,他憧憬实现人类语言统一。他浏览国外资料,终于在数百种国际共同语言方案中,比较出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方案最为简明,决心汉译其《世界语》原著。经两年努力得以完成。振翰强调世界语易学,文法简单,可省强记。《汉译世界语》于民国2年(1913年)再版发行。随后,林振翰又编著《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英文正字》(未刊,稿存当时上海科学会部)。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浪潮冲击全国。林振翰在京都译学馆毕业,弃去升官机会,毅然返回福州,任《群报》主笔,鼓吹并支持民主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振翰当选议员。但他目睹贿选丑行,发誓终身不当议员。后应同学刘谦安之荐,于民国3年赴四川盐务稽核所任一等课员。此后,他毕生研究中国盐政。
  民国4年,川盐分南北两稽核所,振翰升为南所会计,民国7年,升首席主任兼代经理。民国10年,擢补为华助理,英人为襄理。当时以盐税抵外债,中外交流因语言不通常有失误,而振翰通晓外语,在与外国人共事中挽回不少权益。是年,川滇战争爆发,四川盐运使缺职,总局任振翰为经理兼代盐运使。后因川中盐官互相倾轧,民国11年,林调任宁波支所助理;民国15年,调运圩支所,代理扬州、松江两分所经理。民国18年,实授松江经理。不久调川南,后复调总所任秘书。四川百姓惜振翰去职,镌“福国利民”碑于山麓,以志思念之情。民国19年,国民党政府以“国用匮乏”,拟加盐税,每百公斤征10元,议垂决,振翰力争,以为重税则民不堪命,且引致私盐增多。几经申辩,累数千言,才减为6元。当时,国民党-规定盐法37条,大旨为废除包商制,自由开放,就场征税,这些兴革多系采纳振翰意见。振翰还为报刊撰写盐政问答。他在《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中,提出改革盐政的措施,以提高制盐技术,繁荣盐业生产。
  林振翰从事盐政,克尽职责,更潜心盐业著作。他恶浮言重实际,20多年中对全国产盐区(包括海盐、芦盐、井盐、矿盐)进行调查考察,履迹殆遍,记载无遗。对全国盐务改革的利弊,原质的良苦,制造的工窳,都能探原索蕴。他调川南时,进行川盐调查,两年即写成《川盐纪要》一书。盐政有专书和统计,实自此始。振翰每移官一省,即萃心著一盐书。调浙著有《浙盐纪要》,调淮著有《淮盐纪要》。此外,还著有《中国盐政辞典》、《中国盐政史》、《全国精盐调查录》等。以上著作为当时盐政人员奉为圭臬。振翰亦为闻名于世的盐法专家之一。
  民国21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盐务稽核所经理,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正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因用脑过度,不幸暴卒于福州市仓前山。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