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林斯琛

[公元1870年-1924年]

林斯琛为[公元1870年-1924年]

  林斯琛(1870~1924)
  林斯琛,又名祥庆,字温如,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于林浦乡。他幼年时随陈觉生学经史,十五岁改习中医,拜周翊西为师。斯琛勤学医书,精通脉理,于光绪二十年(1894)移居藤山清安境《今仓山区下渡)开业行医,颇有名望。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斯琛胸怀爱国之志,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光绪二十六年,斯琛加入福州反清复明的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任“圣贤”,并负责联络其他反清会党。他团结大批群众,并形成一批反清的中坚力量。光绪二十八年底,斯琛等人联合其他会党组织,创办统一的“共和山堂”,斯琛为副龙头。光绪三十年,斯琛与郑权、郑祖荫等人在下渡十锦祠成立藤山文明社,作为共和山堂的机关,以阅书社为名义,暗中组织革命力量。翌年夏,爱国学生在小岭益闻学堂内-,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斯琛等人计划与联合会代表定期-,扩大革命力量。但事为福建布政使周莲侦知,派人搜捕骨干分子,斯琛避往厦门。不久,斯琛等共和山堂骨干分子陆续回福州,在巷下冯巷古榕书院成立“汉族独立会”,作为革命党人的核心机构。为开展活动,他们联络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的乡绅,在书院内成立公益社,以发展地方公益事业为掩护,组织和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二年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全体汉族独立会会员由斯琛主盟加入同盟会,斯琛任总干事。是年为丙午年,斯琛等人设丙午俱乐部作为同盟会的活动地点。光绪三十四年,斯琛等人以桥南公益社为名,正式向清政府立案,对外以发展体育、查禁 和义务救火等公益事业为掩护,暗中联络同志,发展力量。此后,斯琛放弃行医,坐镇其中,筹划革命。
  宣统三年(1911),孙中山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林觉民回福州秘密传知,福建同盟会积极响应。斯琛遂与林觉民、刘元栋等带领20余人赴广州参加起义,不幸起义失败,斯琛脱险生还。嗣后,他前往上海、武昌、汉口与同盟会领导人陈其美等联络,准备响应武昌起义。农历九月十一日,斯琛偕同林晓等携带0返回福州,准备自行制造武器。十六日,斯琛等同盟会领导人在仓前山白泉庵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武装起义计划,决定争取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参加起义。接着,郑祖荫、斯琛等人在魁歧船上同孙道仁谈判,争取孙道仁加入同盟会,参加起义,斯琛负责起义的联络工作。十八日晚,福州举义,二十日成功后成立闽都督府,下设参事员会,斯琛任参事员。后参事员会改组为政务院,斯琛任副院长。
  民国元年(1912)清帝退位,斯琛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辞职,孙中山复电慰留。4月中旬,孙中山路过福州,到桥南公益社看望同盟会众人,与斯琛等人合影留念,并为公益社亲书“独立厅”3字匾额存念。不久,斯琛改任全省盐政督办。民国6年,福建政权被北洋军阀李厚基控制,斯琛赴广州参加革命活动。民国8年他随靖国军进入福建诏安,管理盐政。翌年到广州任大元帅府参议。民国11年,许崇智率北伐军入闽,驱逐李厚基,由国民党人林森任福建省长。斯琛回到福州,仍襄理盐政。两个月后,林森去职,斯琛也离职返乡,继续行医,曾发起组织福建省中医学会,被推为会长。民国13年斯琛病逝,享年55岁。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