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人物

林骚

[公元1874年-1953年]

林骚为[公元1874年-1953年]

  林骚(1874~1953年),字醒我,又名叔潜,晚年号半邨老人,生于同治十三年。父林霁,县廪生,素好书法,去世时林骚未满两岁,家道贫寒。
  林骚天赋聪慧,稍长,入二兄翀鹤塾馆读书。他曾患脖颈瘰病,抱病三年,依然手不停卷。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第一名秀才进泉州府学,试卷得“句有惊天”的批语。光绪二十八年中举人,光绪三十年与林翀鹤同科中进士,官府赠“同怀同榜登科”匾额,传为佳话。
  林骚中进士后,授镇江县知事。任内耳闻目睹官场腐败,遂无意仕途,退居乡里。民国元年(1912年),任明新小学校长。同年5月,执教昭昧国学,后被推任泉州公路局局长,未几退隐家居。
  林骚为近代泉州著名诗人,主持泉州温陵弢社多年,一生诗作4000多首,计19卷,其中不少是反映忧国忧民的诗篇。民国12年冬,有一越墙逃跑的挑夫身负重伤,卧倒路旁,林骚将他藏匿,变卖古玩为他治伤,达5个月之久,并作《挑夫叹》,对被征召挑夫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同情,无情揭露统治者对征夫的凶暴残忍。民国34年,自选700余首编为《半邨诗集》付印,在自序中写道:“比岁兵灾寇祸,狐啸鱼赪……百忧如擣,乃竭余微躯与诗相周旋。”
  林骚自奉俭约,平素布衣粗食。抗日战争期间,粮价贵昂,林骚亲自率领妻子种植地瓜(蕃薯)、蔬菜,其《种地瓜》篇道:“嗷嗷哀雁苦何如?此日妻子也荷锄。祗为米珠难共活,不栽花竹种蕃薯。”真实反映当时民众的痛苦生活。
  林骚写作诗文极为严谨,生活虽然清苦,却从不把诗文作为商品媚众牟利。他认为:“文字之贵,不在堆金砌玉、文过饰非,而是实事求是、褒贬得宜。”
  泉州解放后,林骚被选为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积极参政议政。
  1953年,林骚逝世,享年80岁。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