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宁德市> 霞浦人物

林椿

[公元1913年-1951年]

林椿为[公元1913年-1951年]

  林椿(1913~1951年),字桂秋,城坊区西街(今松城镇中乘街)人,民国2年(1913年)生。幼聪慧,喜绘画。民国19年,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始学素描,继修油画,两年后,进入著名的中国画家汪声远画室,画技大进。民国23年毕业后,漫游大江南北,搜寻名山胜迹,挥毫写生,积稿数百,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蜚声画坛。
  民国24年,林椿回闽,先后在邵武中学、永安中学、顺昌中学、福安师范学校、福州中学、林森师范学校任教,并从事美术创作和其他文艺活动。民国25年,受鲁迅倡导影响,开始木刻创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邵武编导《萍秋的胜利》等戏剧,进行抗日宣传,制作百余幅宣传抗战的水粉画到光泽等地农村展览。在永安,与著名版画家宋秉恒、野夫等一起组织木刻研究社,曾按田汉歌词配图,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木刻组画。在福安,他克服舞台、幕景、灯光、道具等困难,导演大型话剧《雷雨》,自编、自导、自演《严老师》独幕话剧。民国32年,木刻成名,被列入《全国木刻作家通讯录》。
  民国37年4~5月间,他率林森师范艺三组学生,赴台湾省考察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台北、台中举办《林椿、林樾兄弟画展》,展出山水画精品《黄山行旅》、《晚渡》、《春山初晓》、《风雨归舟》等百余幅和林樾木刻近百幅。台湾美术名家梁鼎铭、摄影名家郎静山及画坛名士为之举办茶话会、记者招待会,赞赏兄弟画展。旅台期间,他即景抒情创作《北投》、《日月潭》等40多幅山水佳作。
  民国38年6月霞浦解放后,他主动到县人民政府筹委会要求工作,为筹委会精心绘制第一幅巨幅毛泽东油画像,又编导话剧《天亮了》在霞浦上演,后还在革命大学、协和大学、林森师范等学校多次演出。接着执导《白毛女》、《王秀鸾》、《赤叶河》等著名革命歌剧,上街宣传。1951年2月,在镇压-运动中被错杀。时年38岁。
  1983年4月,县人民法院撤销对林椿的原判决。1984年1月、8月,中共霞浦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作出平反决定,恢复其名誉。《福州晚报》、《科学与文化》和《中国美术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照片及其作品。省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节目中,也介绍林椿生平事迹。
  林椿多才多艺,美术创作,不独精于中国山水画,而且版画、油画、水彩、素描、漫画、装饰画、宣传画、舞台美术等也都达到相当水平,所作《五柳图》获得很高声誉。美术教育,他主张画技和画论并重,因材施教,“要有自己的风格”,提倡作画从“临摹入门,师法自然”,到广阔天地中去写生,汲取艺术源泉,还提出“作画最重笔法和设色润墨”。他为省内外培养不少画坛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荫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福建省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子崇、台湾省著名美术家南荪等都是他的高足。戏剧艺术,他与表演大师赵丹交谊甚笃,创作颇丰,自编自导《热血的一群》、《茅店秋月》、《黎明前夜》、《女侠》、《孤军魂》等话剧,导演《日出》、「亲》、《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等著名话剧、街头剧和歌剧,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