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人物

李明光

[公元1906年-1932年]

李明光为[公元1906年-1932年]

  李明光
  (1906~1932.9)
  李明光,广东大埔县高陂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生于高陂古墅鹤山的贫农家庭。1924年,在高陂中学读书的李明光,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到州瑞、乌槎教书谋生。翌年春,被选送入农-动讲习所汕头分所学习,这期间,李明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攻打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之后,回到家乡,积极从事革命工作,建立了中共饶(平)和(平和)埔(大埔)县地下组织,成为县委领导人之一。
  1927年秋,周恩来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长汀进驻上杭时,李明光与丘宗海受中共大埔县委的委派,前来上杭联系大军进驻大埔事宜,并向周恩来报告大埔县委已经秘密组织了一支大宁自卫军。9月18日,李明光率大宁自卫军前来上杭迎接起义军进大埔县城——茶阳。摧毁国民党大埔县政府,镇压县长谢钜生,建立大埔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工农革命军独立十五团,李明光被任命为团长。
  1928年3月12日,李明光率领独立十五团向百侯进攻,击溃当地民团,焚毁区署,缴获30余支长枪和4支短枪,杀死杨竹史,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贫苦百姓。这时平和县党组织准备长乐-,李明光化名洪高雷,奔赴高陂组织-,与长乐相呼应,接着又率独立十五团攻打岩上、漳溪,开创了饶和埔革命根据地。后又转战到丰顺与李坚贞配合,开创了丰(顺)梅(县)埔(大埔)新游击区,成立埔东区革命委员会。
  1929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李明光率领的独立十五团,改编为工农红军十一军四十七团,与改编为四十八团的原饶和埔地区的独立支队,紧密配合,把丰、梅、埔革命根据地和饶、和、埔老苏区连城一片,形成粤东北革命武装割据的局面。
  1930年6月28日,李明光率领四十七团从丰顺来到中央苏区的闽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春,任闽粤赣边区特委宣传部长。第三次反“围剿”时,率闽西地方武装从当时特委机关驻地上杭的白砂出发,随主力红军攻占长汀。11月又带领闽西地方武装打下连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闽粤赣边区特委改为闽粤赣边区临时省委,李明光被任为临时省委组织部长。1932年春,成立福建省委时改任为省委宣传部长,兼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为了开辟新苏区,福建省委决定李明光兼任连城县委书记。
  在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连城曾于1931年9月和11月两度由闽西新十二军和闽西地方武装占领,建立苏维埃政权,但不很巩固。1932年2月,省委派李明光到连城开展苏区建设、巩固红色政权工作。李明光在连城期间,即使战火纷飞,亦没有放松文化、经济建设,从十分困难的革命经费中拨出一笔钱,交由小学教师吴季福主持筹办贫民小学,让贫苦孩子免费上学。同时亦善于体察民情,发现水源奇缺,便于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沈邦翰商量,发动群众,亲率民工在文川溪上游邓光陂增筑第二道陂坝,解决了城区居民的饮用水困难。
  1932年9月上旬,蔡廷锴的十九路军2000余人在民团的配合下,进逼连城。李明光果断地避开敌人的锋芒。暂时撤出连城,转入地下斗争。但当时王明路线把持下的省委,指示李明光必须坚持在城斗争,批评撤离县城是逃跑主义。在接到省委指示后,星夜即从农村迁回连城。身边只有游击队100余人,连同赤卫队、少先队,也不过200余人,而十九路军不仅兵力超过10倍以上,且装备精良,力量对比悬殊。李明光在分析形势后,决定派团县委书记戴镜元带领20余人的工作队到附近农村做好巩固后方工作。自己则率党、团委干部和游击队人员驻守在县城山头上的碉堡内,与十九路军开展激烈战斗。经过一整天的争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在弹尽无援的困境中,决定趁黄昏幕色,掩护同志突围。当与敌人短兵相接,开展肉搏战时,他一连撂倒3个逼近的敌人。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