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宜春人物

李辉

[公元1913年-1948年]

李辉为[公元1913年-1948年]

  李辉,又名长连,1913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慈化乡冷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入村小学读书,16岁考入江西省万载县大桥镇东洲中学,因家庭贫寒,仅读一学期就辍学。
  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李辉就参加了儿童团。1930年2月,他担任乡红色儿童小学的老师,5月加入了共青团,接着,任乡团支部书记兼乡赤卫队文书、少共慈化区委书记。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培育下,李辉成长很快,不久,担任少共宜萍县委书记。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苏区“围剿”,苏区的形势不断恶化。中共宜萍县委、县苏维埃等领导机关,已没有固定地点,到处转移。1933年10月,宜萍苏区仅剩曾坊等一小块根据地。湘鄂赣省委号召组织“少共国际团”,由各县提供兵员。宜萍县委指定李辉负责这一工作。他不负重托,带领几个干部,深入到被敌人占领的苏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很快,便动员、组织起四五十个青年,冲破敌人的-,走上了保卫红色政权的前线。次年2月,宜萍县委又派李辉带领工作团,回宜萍苏区开展工作。他根据当时苏区被敌占领,只能隐蔽、分散游击的具体情况,把人员分成萍北、水江、金瑞、慈化四个武装工作队,在敌人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经过五六个月的工作,烧掉敌人的碉堡四座,把武装工作队扩大到100多人,有枪80余支;重建了金(瑞)、慈(化)、桐(木)三个区委和十几个支部;打通了南到安福、西至株洲的交通线。
  1935年3月,李辉调红十六师任政治部宣传科长。
  次年3月,李辉任红十六师组织科长。他在红十六师工作期间,是湘鄂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随-战南北,不悲观,不叫苦,对未来充满信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湘鄂赣省委派李辉回到宜春担任中共万载中心县委书记,负责领导萍乡、宜春、万载、上高、分宜等县的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1月,李辉调任中共赣西北特委书记兼新四军驻宜春通讯处主任,领导赣西北地区的抗日活动。
  7月,李辉调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兼社会部长。此时,南昌已沦陷,他和省委一起在吉安、泰和一带继续领导抗日民主斗争。这年年底,江西省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与南方各省的代表组成为南方代表团,李辉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共赴延安。他们经过一年长途跋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到达延安。在这里,他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后来进中央党校,使他有机会攻读政治理论和读到很多过去没有见过的中外史书、文学名著等,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都有所提高。1945年4月,他出席了党的七大。
  抗战胜利后,党组织派李辉到东北开辟新区工作。1945年冬,他奔赴东北南满,担任中人岫岩中心县委书记。次年1月改为中共庄(河)岫(岩)地委书记兼第五分区政治委员,负责领导岫岩、复县、庄河、新金、盖平、青城等县的工作。
  1946年5月,为应付辽南地区可能被国民党分割的严峻形势,以原辽南军分区和安东军区合并组成辽南军区兼辽南独立师。李辉任中共辽南省委委员、常委、辽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独立师副政治委员。一上任,就遇到国民党调动三万多兵力重点进攻南满,以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为保卫南满,遏制敌人,李辉和军区领导一起指挥部队,在排路屯和大雪山首先歼敌两个加强连,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不久,敌又以五倍于我的兵力,分数路向析木城围攻,妄图一举歼灭辽南军区和独立师。李辉同辽南军区前线指挥所的领导一起,不畏强敌,奋起抵抗,掩护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分兵突出重围,开展以摩天岭和步云山为依托的敌后游击战,与敌周旋,抓住战机,积小胜为大胜,重创敌军。由于敌众我寡,战斗频繁,根据地逐渐缩小,兵员和物资、弹药补给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李辉充分利用战斗间隙对干部战士进行坚持斗争,必然胜利的教育。他经常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最前沿的阵地上,做到干部战士的心坎里,使部队上下团结战斗,把国民党10余万兵力紧紧拖在辽南,无法自拔,配合其他部队一起为东北战场的胜利作出贡献。辽南军区和独立师受到南满军区的嘉奖。当时任南满分局书记的陈云,对李辉的工作很满意,曾赞誉他“如同辽南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圆数百里的大地。”
  他在东北三年多的戎马生涯中,参与组织指挥过的大小战斗数百次,主要的有解放鞍山、辽阳、辽南营口以及三次攻打大石桥等战役战斗。不少战斗是他亲自指挥的。1947年5月9日夏季攻势开始,辽南军区部队兵分三路,李辉率中路纵队,与司令员吴瑞林等率领的其他两路纵队,同时向国民党占领的辽南地区出击,经过近四个月的战斗,歼敌上万人,缴获各种武器8800余件,攻克敌大小据点110余处,解放了被国民党占领的土地一万八千平方公里,收复了普兰店、瓦房店、盖平、复县、万福、庄河、新金、岫岩等县城,解放人口230万,收复铁路300公里,使战局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是受到-、东北军区、南满军区通令嘉奖的“辽南大捷”。
  同年10月的秋季攻势中,在通化的作战会议上,李辉和吴瑞林提出再打大石桥的作战方案,南满军区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陈云指定李辉和师参谋长金振钟组织指挥这次战斗。战前他与往常一样,深入各团、营和担任主攻任务的连队作动员。他指着作战沙盘对指战员们说:“攻下大石桥、海城,切断了敌人长春至四平的交通运输线,对我军进一步掌握东北战场主动权,全歼蒋介石军队于东北境内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在第四纵队第十一师的配合下,他率独立师向辽阳至大石桥间攻击。在连续两天一夜的行军作战中,由于李辉指挥果断,在牛庄、海城之间,首先歼敌五十二军一个团。接着集中六倍于敌人的兵力,以神速、猛攻、围逼等战术,攻占大石桥、海城,一举全歼敌交警第一纵队。此警是国民党东北的特务纵队,由特务头子戴笠亲手组建送到美国训练过的,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部队。此战役,毙敌纵队长以下1100余人,俘敌副纵队长和参谋长以下2100余人,缴获一大批武器装备和粮食、现金。打下大石桥、海城,威逼鞍山、辽阳,为我军进一步全歼东北境内蒋军,创造了新的战机。
  1948年3月,我军冬季攻势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辽南军区独立第一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第十三师,李辉任该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同年9月,他和师长徐国夫,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担负阻击、围歼敌廖耀湘兵团的任务。10月26日凌晨,第十三师和兄弟部队一起,在浓雾下进至二道境子、郑家窝棚一线,截断了敌人向新民、沈阳的去路,将敌团团包围在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地域以内,分割围歼,仅在无梁殿以南就歼敌5000余人,俘敌近万人。为战役全胜起了重大作用。
  1948年11月,第五纵队第十三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徐国夫、李辉继任一二四师师长、政治委员。第一二四师作为四十二军的先头师,经义县、建昌、喜峰口火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李辉等率全师夜行晓宿,赶往平津前线。
  12月3日夜,正当部队浩浩荡荡通过喜峰口,快踏进关内时,却不幸发生车祸,徐国夫负重伤,李辉和政治部主任胡寅光荣殉职。李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5岁的生命。翌日清晨,副军长吴瑞林赴现场处理善后事宜。将李辉、胡寅的忠骨安葬于河北省三屯营,解放后移葬于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1949年4月的一天,第四十二军在河北涿县为李辉等烈士召开了有一万多军民参加的追悼大会。军长吴瑞林在悼词中说:“是土地革命的烈火,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使李辉成长为上下称赞的优秀的指挥员,深受战士爱戴的政治委员,人民将永远怀念的好干部、好党员。”
  (罗明寿)
  经历历史事件: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名人物:
李辉 山东省滨州市 [当代]
李辉 湖北省随州市 [当代]
李辉 (1921~2012)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当代]
李辉 (1927~1951)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 [当代]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李耀光 (1913~1949)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
孟琇焘 (1913~1948)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马良诚 (1913~1948)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鄂托克旗
齐昌瑞 (1913~1948) 浙江省绍兴嵊州
谢飞 (1913~2013) 海南省文昌
+ 更多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
李永发 (1922~1948) 河南省济源市
陆集圣 (1925~1948)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
李孟祥 (1930~1948)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李公然 (1926~1948)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李培信 (1917~1948)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
赖善主 (1924~1948)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 更多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