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黄粦传

[公元1924年-1966年]

黄粦传为[公元1924年-1966年]

  黄粦传(1924~1966)
  黄粦传,艺名黄仪,广东大埔人。童年时受过当地民间音乐、戏剧的熏陶。12岁小学毕业后即进湖寮同艺国乐社学演汉剧,先后师从李祝三、詹欣、郭维政,年余即学会了《上天台》、《辕门斩子》、《韩文公走雪》、《百里奚认妻》等老生重头戏的唱腔。民国27年(1938)14岁参加梅县游艺大会演出,在《上天台》中饰刘秀,得行家的赞赏。民国32年(1943)黄辗转加入福建龙岩的汀龙剧社,拜前辈郭维政为师,终学得《群英会》、《击鼓骂曹》、《齐王点马》等优秀传统剧。抗日战争结束后,汉剧演出不景气,他回到家乡加入当地戏班,并在汕头公益国乐社唱曲、灌制唱片。
  1950年7月,与黄桂珠、罗恒报、范思湘等,组建大埔民声汉剧社,后改称民声汉剧团,致力复兴、发展广东汉剧。1956年民声汉剧团转为广东汉剧团,黄任副团长,并于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秋广东汉剧院成立,黄粦传任副院长。此后,他当选第三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广东分会第二届理事。
  黄粦传在继承广东汉剧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善于广泛吸收兄弟剧种表演艺术的长处,大胆突破传统而自成一体。他的唱腔艺术造诣尤深,其嗓音洪亮浑厚,刚柔并济,高低音运用自如;行腔遒劲,善用气口,饰白须、乌须或掺白老生各有不同的音色和行腔韵味。他还精通广东汉剧音律,熟习传统文、武场器乐场面,拉、弹、吹、打各样皆能。善于根据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设计创造不同的唱腔去塑造人物形象。1957年他和黄桂珠在北京合演《百里奚认妻》。他通过苍劲庄重的唱腔,字字珠玑般的念白和稳重洗炼的表情身段,十分恰切地表现了百里奚老成持重、暮年伤颓的身份和感情。首都文艺界称赞他们的演出是“珠联璧合”,黄粦传则被誉为“南方马连良”,从此,广东汉剧顶戴“南方牡丹”的桂冠。黄粦传还运用戏曲艺术手段去塑造各种类型的现代人物形象,如《转唐山》中饱经沧桑、性格诙谐的爱国爱乡老华侨,《一门忠烈》中爱憎分明、大义凛然的革命老人,《一袋麦种》中热爱集体、生性憨厚的老农民等。代表剧目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击鼓骂曹》、《红书宝剑》和《一袋麦种》等。《齐王求将》、《一袋麦种》,分别于1962年、1965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红书宝剑》等剧目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1966年秋,他在“文革”中受破孩,含冤辞世。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