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人物

经亨颐

[公元1877年-1938年]

经亨颐为[公元1877年-1938年]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别署听秋,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村人。自幼入塾读书,18岁寄住上海伯父经元善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经元善为首的上海绅商士民1231人联名电奏,反对慈禧废光绪另立新君,遭通缉,避居澳门。二十九年初,赴日本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教育与数理。与孙中山、廖仲恺相识,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起,曾三次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代主校务和校长。191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仍任校长,兼浙江教育会会长。治校有方,锐意革新,提出“与时俱进”方针,倡导“人格教育”,以“勤慎诚恕”四字为校训,重视学生品德培养;所聘教员皆一时名流。五四运动爆发后支持杭州3000多师生--,声援北京学生。同年秋,一师学生施存统在《浙江新潮》发表《非孝》一文,引起当局忌恨,加紧破孩一师师生,最后下令撤销其校长职务。激起师生反抗,获全省和全国各地进步人士支持,在杭州掀起声势浩大的“挽经护校”运动,酿成1920年的“一师风潮”。
  1921年冬,辞去浙江省教育会长职,本着“育我虞英才”宗旨,动员上虞富商陈春澜出资20万元创办春晖中学,1922年冬开学,任校长。办校继承五四精神和一师办学方针,贯彻“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主张,延聘教师多国内知名人士,一时名流云集,如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杨贤江、朱光潜、王任叔、范寿康等到校任教,蔡元培、何香凝、黄炎培、陈望道、李叔同、俞平伯等到校讲学,张闻天、刘大白、叶圣陶等亦来校作考察指导,赢得“北南开,南春晖”声誉。在白马湖畔筑“长松山房”自居,将驿亭田地、房屋全部捐出,辟为大同医院,以嘉惠地方。并以春晖师生知识优势,创办农民夜校,提高附近各小学师资水平。1923年,兼宁波省立第四中学校长,由于支持学生爱国-,遭宁波地方封建势力反对,发动“驱经运动”,当地学生和进步人士,针锋相对开展“拥经运动”,斗争持续达两年之久,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新文化运动。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国民党,被举为浙江省临时党部首任执委。1926年,国民党召开“二大”,为7人主席团成员之一。1927年,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坚决反对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八一南昌武装起义时,为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组成的25人革命委员会委员,以后虽仍为国民党第三、四届中央执委,又曾出任国民政府全国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但均属空名,自嘲为“光棍委员长”。1928年冬,与何香凝、陈树人、柳亚子等革命老人在上海组织寒之友社,以金石书画自遣,常与于右任、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等人诗酒酬唱,以诗言志,以画喻节,拒与浊流合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8月,与宋庆龄、柳亚子三人联合担保,营救廖承志出狱。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团结抗日八一宣言,与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柳亚子、陈树人等率先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影响巨大。终因困居租界,忧愤成疾,于1938年9月21日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
  生平长于诗、书、画、金石,被时人誉为“四绝”。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全集》和《颐渊诗集》、《经亨颐日记》存史。   经亨颐相关

中山大学校长(1926年8月至1926年9月)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蔡潮初 (1877~1937)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
郭赞夏 (1877~1948)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
朱金紫 (1877~1948)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
张其锽 (1877~1927)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永福
李兆年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
+ 更多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黄日初 浙江省绍兴诸暨
张珂表 浙江省绍兴嵊州
马威龙 (1906~1938) 广西自治区崇左龙州县
刘连科 (1917~1938)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王锡山 (1902~1938)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
王之德 (1915~193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赛罕区
+ 更多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