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姜谅

[明]

姜谅为[明]

  姜谅(生卒年未详),字用贞。明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以刑部郎0任漳州知府,至成化二十年(1484年)离任,前后守漳6年。
  成化十年(1474年)漳州暴雨,城墙被淹,浮尸蔽江;翌年大疫,死者无数;继之水旱相仍,造成社会不安。姜谅到任之后,即散谷救济,对流落为盗者即实行招抚感化,并通过感化盗贼和捕盗,社会逐步安定,时有“盗化民安”的赞誉。
  漳州属县龙溪、漳浦滨海田地多盐卤危害,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尤为迫切。为防潮害,姜谅主持修筑堤岸186处,“共为丈六万八千七百有奇”,同时还围垦许多埭田。
  漳州沿海平原,自宋代起即陆续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由于战乱灾荒年久失修。姜谅在任内主持重修和疏浚了广济陂、官港、溪头陂、诗墩上圳、蓬莱港等引水工程;兴建和重浚浯淇塘、邹塘、郭坑塘等蓄水工程;完善鸿福埭、普贤埭、内外埭、禾平埭、李厝闸等水利设施。在内地,也命各地官员关注水利建设,成化十六年(1480年)特命长泰知县刘铎重修颜甫陂。
  这些水利建设,不少工程规模大,效益显著。有些工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扩建、改造,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发挥作用:
  广济陂,俗称南陂。宋庆元三年(1197年)漳州知事傅伯成筑,长430米,自今龙海市海澄镇南部及东泗、东园一带村社至漳浦县松浦、董浦一带,灌溉田园千余顷。后为洪水所坏。成化十七年(1481年),姜谅令邑人盐运使苏殷、官仓大使何金重修,故又称“姜公陂”。1970年,纳为九龙江西溪灌区的组成部分。
  官港,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北岸,上通柳营江,下通石美,长15公里,灌田200余顷。宋丁知几始建,姜谅重浚。1972年,扩建为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左干渠的组成部分。
  颜甫陂,在长泰县东南部,龙津溪中游。宋嘉定年间(1208年至1224年)修建,后年久冲决,基址无存。成化十六年(1480年),姜谅命知县刘铎重修,凿盘石“五十余丈”,渠道始通。陂宽2.3米、高1.7米、长140米,主干道长2.7公里,分成3条支干渠计15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更名颜府陂,经扩建改造,工程日臻完善,灌溉效益日益提高。
  由于境内连年水旱,民无储粮。成化十七年(1481年),姜谅又仿效朱熹守漳时的办法,于龙溪县建立20个社仓,储谷数千石。这一办法后也推行至各县。社仓劝富民出谷贮入,岁歉则散,岁丰即敛。百姓按一定限额春借冬还,借谷1石加息1斗,内扣2升作为仓耗和社正的管理费用。灾荒之年,这虽仅是杯水车薪,但仍不失一善举。
  当时境内田赋混乱,飞射诡寄,里胥侵吞严重,姜谅逐一断理;并且“披户版,审田亩,计丁数”,从根本上治理。徭役也斟酌轻重进行摊派,人称“民役视旧减半”。此外,还兴办学校,表彰先贤,为高登、陈淳立祠。先,顾斌守城平寇有功,贫不能葬,寄棺10年,姜谅为之安葬。姜谅离任之后,乡民为之立“遗爱祠”于丙申桥及城南。丙申桥姜太爷庙后移于新路顶,再移大路头(现属厦门路)154号,今已神格化,香火绵延不绝。